樊新慧(右一)和同事讨论工作。 记者钟伟摄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刘敬
7月23日,正值大暑,中午的气温到了36℃,市自然资源局土地挖潜办公室主任樊新慧依旧奔走在铁营镇、杨安镇相关村落,实地查看我市落实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情况,在田间地头和搬迁村民沟通交流。“我市积极推进的这个乡村振兴宜居工程,将着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城乡面貌,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好政策还需要抓好落实,多跑跑多关注总是好的。 ”她笑着说。
作为一名国土资源战线上的老兵,樊新慧24年如一日奋斗在一线岗位,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减挂钩到工矿废弃地复垦、土地开发等各项工作举措的落实,处处都有她的印记。
跑下全省首例增减挂钩交易指标
今年2月,省政府正式下发《关于乐陵市与邹平市2019年第一批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易地流转的批复》,此次流转为全省首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易地流转。
得知这一消息樊新慧喜不自胜地说:“终于办下来了。 ”因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工作是全省首例,没有可复制的模板,这个项目从立项、实施、报批、验收到最终交易完成了全过程的链条闭合,她和乐陵市土地开发整理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不知道多少次跑市局、省厅汇报请示,有一次甚至一连跑了7天。
2月14日,下了一夜的雪,指标调剂正到了关键时候,不能等、不能拖,她毫不犹豫去省厅沟通协调,终于在2月23日顺利通过省政府批准向邹平市调剂土地指标860多亩,实现了省内首例增减挂钩指标交易。因此一事大家还给她做了一首打油诗:“落雪巧遇情人节,抛下夫君去省厅。不问柳烟与雪月,只为事业倾心血。英雄多自出少年,巾帼也顶半边天。 ”
省内相关专家对此评价是:“本次流转,既筹集了扶贫资金,缓解了全市脱贫攻坚资金压力,又为下一步全市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还缓解了邹平市的用地压力,实现了助推脱贫攻坚和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的‘三赢’。 ”
从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以来,樊新慧共为乐陵市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2.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8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7.5万亩;8乡镇13余万人受益;挖潜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占补平衡各类指标1万余亩,有力保障了我市重点项目落地和经济社会发展;易地调剂增减挂钩指标860余亩,指标收益3.46亿元。
不懂怎么办?学!
在樊新慧的字典里,工作中面对困难就没有“不”这个字。“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对我来说,工作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躺在成绩上睡大觉不是我的风格。 ”樊新慧笑着说。犹记得2005年全市第一个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时,需要专项资金管理,领导让她兼职项目资金管理会计,当时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的她没有推辞,毅然接受了任务。
不懂怎么办?一个字:学!一切从“零”开始。倔强的樊新慧捧起专业书籍,有空就看,不懂就问,恰似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学生。“不简单,很实在,就像豁出去一样! ”老同事赵杰记忆犹深。她随身携带工作笔记,详细记录工作上的所思所感、疑难问题,及时探讨。
从零学起,学记账、学科目分类、学会计表格填写,跟书本学、跟专业人员学。从5月份接手到8月份项目验收的3个月时间,她已经掌握了常用的会计知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仅她负责的财务工作得到了上级项目验收组的一致认可和好评,2008年还顺利考取了中级会计师资格。
接着全市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单位又安排她全面负责,从负责项目会计和内业资料到全面负责又是一个大挑战,她依然毫不犹豫接受了任务。项目怎么管,工作怎么干?还是一个字“学”,向技术人员请教,买来专业书籍利用工作之余加班加点自学,终于使自己短时间内掌握了常用业务及管理知识。
2012年到土地挖潜办公室担任副主任后,新的挑战又出现了,樊新慧从整天和会计打交道,变成了需要整天去工地,和一个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打交道。为了不做外行人,当时已经39岁的樊新慧又以“门外汉”为起点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路,并于2015年考出了二级建造师。“我现正在学习关于土地资源方面的新动态新政策,这是我今后开展工作的法宝。 ”樊新慧说。
面对问题不逃避,将工作质量摆在首位
直到现在黄夹镇大韩集村的村民谈起2016年修建好的道路和桥涵还赞不绝口:“我们下雨天出村踩不到泥了,修得真好。 ”而当年负责该项目工程建设的正是樊新慧。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道路多么泥泞、天气多么恶劣,常常放弃节假日钉在项目现场,不惧一身土、两脚泥,同施工人员一起讨论工程细节,努力打造实实在在的良心工程、民心工程,尽力把国家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干工程的最怕人家说“质量不好”。对樊新慧来说,“只要我严把关,行得正,质量就没有次的”。曾经,她接手的一个工程接到一个12345举报热线,说修的桥质量有问题,她立即到现场查看,未发现质量问题,她又给举报人打电话询问情况,通过交流发现,该举报人是干建筑工程的,想承揽工程,结果采取了这种方式。
面对别人的“挑刺”她不退缩,但面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她一定整改到位。 2016年,一条生产路的路基施工出了点问题,施工单位多方托人找关系,面对各方压力和诱惑,她没有低头,最终施工单位只能按设计要求整改到位。当看到项目区的群众行走在新修道路上的笑容时、当听到老百姓对工作的称赞时,她笑了,说:“只要群众满意,再苦再累也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