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县管校聘改革,使名校教育资源下沉——
优质教育“阳光”普惠城乡

朱集中学学生在做化学实验


  全市共新建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等楼房158栋,以93分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验收,全市参与县管校聘教职工4496人……2017年我市教育亮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近几年来,我市通过“强校牵手弱校”“县管校聘”师资改革等,让校际优质课程和校长教师资源充分流动起来,将优质教育资源的“光和热”辐射到了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

3年投入14亿元财政支出占比最重

  60岁的何宝成,是朱集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今年5月即将退休。
  “刚参加工作时,教学环境差,冬天教室里冷,孩子们的手会冻裂,老师也没有教具,基本上一本书一支粉笔,现在变化可大了。”他说,学校教学实现楼房化,教室有了空调,教具也多了,更重要的是城里学校有的实验室、微机室、阅览室等在农村学校也应有尽有。
  “朱集中心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乐陵市委市政府投资800多万元新建朱集中心小学教学楼、塑胶跑道人工草坪操场,水电管网、院墙和路面硬化等基础设施,达到办学条件标准。”该镇学区主任辛俊魁介绍。何宝成也适应了这种变化,他学会了用手机做美篇,学会了新的教学方法——协作互助方式,学会了使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朱集中心小学是近年来我市农村教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3年累计投资14亿元,连续多年占比“民生最重”,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工程、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项工作集中实施。全市共新建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等楼房158栋、抗震平房13处,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校舍全部实现了楼房化和抗震平房化,新建塑胶跑道人工草坪操场114处;按国家标准配齐配足实验仪器、多媒体、微机室、图书阅览等设施;学校基础设施同步完成,办学条件取得质的飞跃。“另一个可喜的成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分通过国家验收。 ”市教育局副局长齐国强介绍,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市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和现场推进会议,对均衡创建工作进一步夯实组织保障、理顺工作机制、强化推进措施、落实整改时限。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保持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思想,严格按路线图和时间表,不折不扣完成楼房建设、学校内配、管网建设以及学校绿化任务。同时,按照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足额拨付了教育经费,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拨付教育,特教津贴按标准发放。通过对全市127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持续饱和投入和强有力的督查考核跟进,我市最终以93分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均衡验收,这个成绩位列全省第五、德州市第一。

创新办学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今年44岁的李明是朱集镇中心小学的校长,在2017年9月份之前,她是市实验小学的校长助理。她这种身份的转变,是因为市教育局实施了办学模式改革,李明成了这一改革的实践者。
  我市实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以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为中心,优质学校引领落后学校,乐陵市实验小学引领城西小学、朱集镇中心小学、丁坞镇中心小学,乐陵实验小学的副校长到这几所学校当校长,名校带动乡镇学校,在中学中也将这样实施,推动校际优质课程、教师等资源共享。
  市实验小学与朱集镇中心小学“牵手”,朱集中心小学的校园文化、课程设置、管理制度、教学研究等实现了提升,该小学得以迅速发展,在不久前结束的考试中,朱集镇中心小学全镇综合考核排名第一。
  李明还带来了创新。针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学生不容易管理、爷爷奶奶不会管理、爸爸妈妈顾不上管理的问题,该小学构建了协作互助组,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团结在一起,真正让大课堂理念落到实处,实现了“生活处处是课堂”“时时处处有展台”的美好愿景,构建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强弱”牵手、资源共享、培养培训成为新常态。我市发挥市实验小学和市一中两所县域名校优势,先后安排150名教育干部和骨干教师到两所学校挂职,通过“手把手”“零距离”跟岗学习,使名校的管理方法、措施机制,在全市范围内产生“催化裂变效应”,从而带动了全市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今后,我市参与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的学校还将增多,全市农村学校将陆续配齐录播室,校际、区域内、城乡间义务教育学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改革师资管理打通教师轮岗交流障碍

  全市最知名的教师到乡镇中学任教,这在乐陵市丁坞中学打破了“不可能”。
  从2017年9月起,乐陵市名师侯艳红将在丁坞中学任教2年。侯艳红是乐陵教育界的名人,此前一直在乐陵市第三中学教授物理,享受特级教师待遇,她是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物理教师,并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库。
  这样一位稀缺的教师,为何到乡镇任教?这得益于我市全面推开的县管校聘改革,这项改革中规定到乡镇任教成为申请职称的硬性条件。
  县管校聘是指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人、教师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增强教师队伍内在活力。
  为了确保“县管校聘”工作的稳步推进,我市顶层设计,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自2016年暑假理顺乡镇教育管理体制,小学校长由原来的25人调整为16人; 185名原乡镇教委教育干部全部到一线上课,又先后通过健全学校工会及教代会制度、外出学习取经、摸底论证建章立制、广泛征求意见等举措,到2017年7月全面推进实施。
  按支教竞聘、直接聘用、校内竞聘、跨校竞聘的顺序,采取逐级竞聘方式进行, 2017年8月18日,我市全部完成“县管校聘”聘用合同的签订工作。全市参与县管校聘教职工共计4496人,最终,校内直聘518人、校内竞聘3733人、跨校竞聘204人、支教竞聘41人。“通过县管校聘的全面实施,目前全市教师队伍正在悄然发生着可喜变化:个别的被动应付扭转为主动担当、交流由往上挤变为向下跑、结构由学段内变为学段间、上课由按部就班变为抢着上课,促进了师资均衡。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制度要求,继续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通过专家办学为引领和拉大绩效工资档次,进一步调动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齐国强说。
□本报记者 王志强 本报通讯员 王晓敏 庞建磊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优质教育“阳光”普惠城乡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