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养护,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动路网建设——
“四好农村路”铺进百姓心里

村路养护员正在清理街道


  “这条路是为迎接2017年枣博会日夜赶工完成的,不仅让前来旅游的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周围的风景,更方便了周边群众的出行。 ”近日,行走在朱集镇绵延的村路上,市交通局副局长侯青松一边为记者介绍路线一边检查路况,据他介绍,该路段全长6125米,途经10个村庄,今年8月份正式开通,是庆云海岛金山寺至乐陵枣林景区直达专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市的旅游“颜值”,同时解决了周边村庄群众出行难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建好村路是关键。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公路难建、难管、难养护的问题,率先引入农村公路BT建设模式,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提升建设质量,加强队伍管理,严格养护流程,努力建设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铺就百姓放心路。 ”市交通局局长钟云生说。
  在郑店镇灰菜李村,2017年8月投入使用的主干道得到村民啧啧称赞,“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又窄又难走,雨雪天气更是没法出行,现在你看,这柏油路看着就喜人,我们出门很方便。 ”该村村民李会仓说。
  村路通达了,群众的心里就顺畅、亮堂。不仅仅是灰菜李村,2013年7月,我市成功列入全省农村公路网化示范县,为解决农村公路难题提供了重要机遇。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了“双十双环”城乡路网主框架和“三纵三横一环”农村公路网,原344.14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增至600余公里,总投资从1.83亿元增至3.88亿元。 2014年,建成131公里的大外环,覆盖了除中心城区以外的所有乡镇,并修建了400多公里的乡路、村路,形成了村村相连、路路相接、出行便捷的农村交通“环状”路网格局。2017年,我市继续推进路网建设,全市累计建设改造各类农村公路188.7公里,惠及村庄200余个。其中,对村级公路网化延续项目,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财政补助+乡村自筹”优惠政策。另外,全市还统一安排建设改造了学校公路、园区公路、县乡公路、枣林景区旅游路,郑店后黄桥完成建设改造,新建设的百枣园—庆云金山寺路段联通两地景区,提高文化旅游综合效益。
  在公路建设中,我市严格工程标准,推出了“工程菜单”,提出水泥路、沥青路等6种建设方案,供群众自主选择,修什么样的路,群众说了算。同时建立健全“企业自检、财政跟踪、行政监督、廉政监督、社会监督”等监督措施和倒计时施工责任制度,确保工程合格率达100%。
  1月5日一早,乡村公路养护员、朱集镇李小安村村民孙玉芝就穿好棉服和黄马甲,拿上扫帚,来到自己负责的乐三路区域进行打扫,“离家也近,干着这边的事,也耽搁不了家里的活。 ”今年68岁但身体依然硬朗的孙玉芝告诉记者,她每月可以领到550元的工资,工作好了还有奖金。像孙玉芝一样的村路养护员,我市共有148名,维护村、乡路近300公里。
  农村公路讲究三分建七分养。为改变过去农村公路建成后“失养”问题,我市专门出台政策,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养护责任,做到了“有钱养路、有人养路、有人管理”。
  在机构建设上,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农村公路养护站与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所,初步建立了县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农村公路管理所做好县道养护,乡镇养护站承担属地乡村公路养护职能。按照2公里1人选聘县道养护员,按照每3公里1人选聘乡道、村道养护员,对县、乡、村道路进行日常养护,规定每名养护员每天至少进行2次巡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每年3月和11月,对农村公路进行集中养护,并推广市场化绿化养护模式,引进专业绿化公司,提升各项工作效率。在资金保障上,我市在德州率先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目前已将县乡公路全部列养。
  不仅如此,在农村道路管理方面,我市制定出台了《乐陵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并将农村公路养护情况列入全市考评体系,逐步完善了农村公路监督考核、日常养护、安全管理等制度。同时,打造高质量稳定养护员队伍,实行劳动合同、培训考核、待遇绩效、保险缴纳、用具配发“五统一”,构建“政府牵头、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长效管护机制。并建立农村公路电子信息档案,及时排查雨季水毁情况,及时集中修复破损路面,排除隐患点,将道路建设与安防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保障安全畅通。□本报记者 于斌 本报通讯员 王晓敏 杨洁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四好农村路”铺进百姓心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