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根”的文化才有“味”——留住乡愁的乐陵调查
作者:郝坤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生活正在逐渐消失并发生变迁。传统乡村记忆将归于何处? 2015年,山东省全面启动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为留住乡村记忆找到了突破口。我市抢抓机遇、因地制宜、率先突破,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统筹推进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历史文化展示体系,让群众在历史文化展示中“记得住乡情、留得住乡愁”。 留住乡愁就是留住城市的根与魂——县乡村建成三级历史文化展示体系 绿色的展馆底纹,一幅幅有年代印记的老照片,多媒体里播放的我市历史文化宣传片……无不彰显着一个地方厚重的文化底蕴。 6月5日,在我市历史文化展馆看到,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布展,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该展馆从去年底开始筹建,共分为序厅、区划沿革、史海钩沉、枣乡风情、旌旗漫卷、未来展望六个展厅,运用图片、实物、多媒体演示、微缩景观、影视互动等方式,建成后,将成为展示当地地域历史、文化发展、精神传承、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神、血脉和灵魂,是最重要的软实力。留住乡愁,挖掘和保护好传统的地域文化,就是留住了城市的根和魂。有根、有魂的文化才有味。 ”我市市委书记曲锋说。 为了传承历史文化,留住珍贵的 “乐陵记忆”,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形成爱祖国、爱家乡、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自信,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先后高标准建设了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泰山体育博物馆、孙轶青艺术馆、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等5处县级历史文化展馆。同时,注重增加特色化元素,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韵”原则,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全市县、乡、村三级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已形成。 走进西段乡西赵村的乡村记忆馆里,老牛槽、辘轳、缝纫机、织布机、花轿、耙子……展馆里陈列了500多件乡土文化气息浓厚的老物件。一群7、8岁光景的孩子簇拥在村里几位老人的身旁,好奇的听他们讲述着眼前这些老物件的名称和用途。 79岁的村民郑登祥仔细打量着它们,眼里闪耀着亲切的光芒:“我每天都会来这转转,看着这些老家什,想起很多以前的事儿,心里特别踏实! ” 而在朱集镇,借助金丝小枣主产区和原产地的区位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枣乡记忆馆,展示枣乡的特色文化底蕴;在享有 “中国帆布之乡”美誉的寨头堡乡,依托帆布生产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优势,建起了涵盖织纺史化历程、乡镇历史等在内的帆布记忆馆;在孔镇,则借助上世纪60年代保留下来的老供销社建筑群,规划设计了供销社历史文化展馆。此外,八里庄村还建起了中国画枣村展览馆、东赵村建起了年画馆、薛楼村建起了红色记忆馆……全市县、乡、村三级历史文化展示平台达50多处。 民营资本助力留住乡愁——小城坐拥三大行业博物馆 “总体格局已经定下来了。第一大部分我们主要展示杨安镇调味品产业发展历史,”在已经完成主体工程的味道杨安·乐家客产品体验馆里,乐家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加新手舞足蹈地描绘着布展后的效果,“这里是产品体验区,现场可以进行烹饪、烧烤。最后一部分是公司产品展示区。我们争取8月底完成布展。 ” 味道杨安是我市继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和泰山体育博物馆后,第三个企业自筹建设的行业“博物馆”。主要纪录着敢想敢干的杨安镇人从最初卖原调料到建市场、搞精深加工的发展的历史。 “我19岁在杨安镇蔬菜调味加工厂做业务员。从跟着人家干到自己开公司,‘独闯江湖’,30多年来,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 ”谈及自己建“味道杨安”的初衷,王加新感慨地说,“小调料已经融进杨安镇人的血液里、骨子里,改变着杨安镇人的生活。我要建一个高标准的调味品产业展馆,留住这一历史记忆。 ” 建设历史文化展馆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政府力量远远不够。我市在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建设主体责任外,鼓励、扶持、规范民办博物馆建设。今年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非国有博物馆管理的管理意见》,对于具有地方特色、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年接待人数超过十万人的民办博物馆给予资金支持。文化、民政、财政、旅游等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抱团,及时帮助民办博物馆解决在创办、开放、发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并协助非国有博物馆提升形象。此外,对于社会服务功能发挥良好、成绩突出的民办博物馆,按规定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目前,我市引导、扶持百枣纲目、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建成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和体育文化博物馆等两处行业博物馆。 其中,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由山东百枣纲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兴建,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以枣文化为核心,沿着枣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演变历程,从原始的充饥之粮,到古代的医疗药用,再到现代的健康养生,最后到未来的有机枣粮,培养全新饮食习惯等等,整个博物馆以枣神娘娘的一脉神韵,情系枣乡贯穿始终,按照“时空”概念,以历史、现在、未来的时间顺序,融入自然、科技、人文三大空间板块,是中国目前最大、最齐全的枣文化公益博物馆。 由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体育文化博物馆,7000平方米的展厅里,从古希腊奥运会到伦敦奥运会,几百年的奥运历史文化,都浓缩在这里。展厅分为博物馆、体验馆及爱动展馆三大区域,以世界奥运史和中国奥运史为主线,陈列了奥运有史以来部分火炬、会徽、比赛器材等实物以及各类纪念品上万件,是企业自建的全国最大的体育文化博物馆。 文化与旅游结合——留住乡愁“留”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50多处历史文化展馆的文化资源,留住了人们的乡愁,也“留”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是一个地方传承文化和体验文化的有效载体。我们将这些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把文化旅游做出唯我独有的‘味道’,从而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曲锋说。 我市大力培植历史文化游,将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孙轶青艺术馆、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展馆纳入当地旅游线路,形成了以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为主的枣文化,以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为主的红色文化,以崇圣公园、碧霞元君故居为主的历史文化等6大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并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确定了以朱集镇“枣乡人家”乡村旅游为龙头,以画家村艺术部落、大孙乡村旅游嘉年华等为示范,划分枣海寿乡乡村旅游区、碧霞福文化乡村旅游区等四大片区的“一个龙头,六大示范,四大片区”的乡村旅游空间体系开发格局,“产业镇+特色村+精品点”的乡村旅游特色体系。 在朱集镇王双志村的枣乡记忆馆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外墙装饰。朱集镇是我市金丝小枣的主产区。多年来,尽管坐拥50万亩枣林游览区,但乡村旅游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去年底,该镇抓住建设历史文化展馆的契机,依托千年枣林资源,倾力打造“枣乡人家”项目,弥补乡村旅游发展短板。目前,该镇已累计投入500多万元,以王双志、后周、前周3个村为核心,规划建设起枣乡记忆馆、枣林书院、福寿文化广场等三大主题工程及沿途停车场、绿化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并吸纳餐饮、住宿、特色产品实体销售等24家农户参与经营与管理。 “9月初项目建成后,我们这里就会成为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农耕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全年预计可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 ”朱集镇党委书记周成良说,“这必将成为拉动朱集镇域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 寨头堡乡在历史文化展馆—帆布记忆馆的规划、选址上,也充分考虑了如何带动旅游的因素。 “乡里的采摘、观光项目大都集中在丁家社区和冢上村,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记忆馆建在丁家社区后,在给原有的生态采摘游,增加新看点的基础上,也扩大了记忆馆的知晓度。 ”该乡党委书记赵凤给我们勾勒着展馆建成后的 “寨头堡一日游效果图”:早上,约上好友、家人一起到佳家开心农场野炊、垂钓,享受自给自足的快乐,再到记忆馆感受一下寨头堡的文化魅力,午餐就在富众采摘园的磐园小镇,一边欣赏田园风光,一边品味地道的农家小炒,午后,大家就可以尽情体验采摘的乐趣啦! ” 文化内涵赋予了我市当地旅游特有的味道,其文化旅游路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 本报记者 郝 坤 通讯员 马妮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