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孔镇小蟋蟀变身致富 “金虫”
销售总额达到15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
作者:万海波
  本报讯 “每年这个时候,俺啥也不干了,就到地里逮虫去,前些天一只蛐蛐卖了八千,可比打工强多了。” 9月15日,在蟋蟀交易市场刚刚卖完蟋蟀的孔镇镇村民潘宝胜高兴地告诉笔者。
  日前,孔镇蟋蟀交易市场步入每年的“黄金时节”,外地客商蜂拥而至,该镇10多个村的上千村民都加入到捕捉蟋蟀的队伍中。一般是男子晚上捉虫,妇女白天到交易市场出售。每只蟋蟀少则三五元,多则几百元、上千元,极品蟋蟀万元以上。一个虫季不到两个月,一般家庭能有一两万元钱的收入,多的可达数万元,捉蟋蟀、卖蟋蟀已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小蟋蟀成了当地村民名副其实的“致富虫”。
  “孔镇这边土质好、草源丰富,蟋蟀个头大、成色好,敏捷善斗,在上海、天津、杭州等大城市的鸟虫市场上很有名气。今年我们慕名前来收购,光这几天光购虫就花了100多万。”来自广州的客商王先生说道。孔镇历史上盛产蟋蟀,群众素有捕捉蟋蟀的习惯,自1987年以来,上海部分客商来孔镇购买蟋蟀,蟋蟀购销逐步兴起。近年来,该镇在王木腿和张吉店村建立了两大蟋蟀购销市场,配套了餐饮、运输等服务设施,并制定了蟋蟀市场管理制度,配备了专职市场管理人员,促进了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村民通过交易市场将捉到“虫”转手卖给外地客商,不仅可得到不菲的收入,餐饮、住宿等消费也为这个偏远的农业大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富。
  “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孔镇高度重视群众增收工作,通过做大做强独具特色的蟋蟀文化交易市场推动全民创业工程,促进了富民增收。”孔镇镇党委副书记康元亮说。蟋蟀文化作为一项传统民俗文化,在孔镇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全镇从事蟋蟀捕捉、购销人员7600人,人均可增收2800元,同时带动起该镇150余户从事餐饮、运输业、服务业,户均收入3200元。全镇张吉店、王木腿两个蟋蟀交易市场日交易额达15万元以上,蟋蟀购销年交易额超过2600万元。
  今年以来,该镇在培植壮大蟋蟀市场的同时,着重挖掘蟋蟀捕捉和购销方面的人才,通过指导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培养了一大批经纪人队伍,分别到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鸟虫市场组织销售,搜寻各地蟋蟀资源多少、品质好坏等方面信息,指导群众有目的的外出捕捉和购买蟋蟀。
  截至目前,到该镇购买蟋蟀的客商达到500多人,外出到宁阳、曲阜、济阳、兖州等地捕捉和购买蟋蟀的农民达到3300多人,蟋蟀销售总额达到15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 (万海波)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孔镇小蟋蟀变身致富 “金虫”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综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