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七个妙招应对节后综合征

  长假过后,重返工作岗位,你是否感觉身心萎靡,情绪低落或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是头痛、失眠,对上班产生厌恶或恐惧感;甚至胃口差、失眠、头痛头晕等。不用担心,这不是疾病,只是一种身心亚健康的状态,需要我们做一些主动调整。

  

症状1
  睡眠紊乱综合征

  春节期间,许多市民走亲访友或出门旅游。出门在外,作息时间不规律,造成节后归来一时无法调整过来,夜里精神抖擞,熬到早晨才能睡着。
  专家支招:早睡早起,起居有序
  这种睡眠紊乱症主要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所造成的。应对方法是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确保睡眠规律性;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可用音乐等手段静心;睡前坚持热水泡脚5至10分钟。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一些镇静、安眠药物。

症状2
  全身乏力后遗症

  节日期间,人们的活动丰富多彩,很容导致身体极度困乏,到了上班的时候还处于睡不醒、无精打采的状态。这是由于过度的体力和脑力疲劳,使人体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身体产生了大量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疲劳素等。这些废物会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侵袭正常器官。
  专家支招:让身体和大脑放松
  这种症状的调节方法是尽量让自己放松,让体力和脑力得到良好恢复。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来解决,也可以通过轻轻按摩头部、放眼绿色、散步闲逛让大脑放松休息。为保持较为旺盛的精力,上班前可饮一杯浓茶。

  

症状3
  假日消化不良综合征

  春节期间天天鸡、鸭、鱼、肉,再加上各种零食,使有些人觉得毫无食欲,胃部隐隐作痛。另外,有不少市民过完年想吃素食清肠减肥,没想到却出现腹胀等不适症状。
  专家支招:适当运动对付神经性厌食
  “吃不下东西,胃部隐隐作痛”属于神经性厌食,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塞满鱼肉的肠胃歇歇。另外,最佳的方法是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上来。
  对于一些市民吃素食导致的 “副作用”,不可盲目依靠素食 “清肠”。春节期间食用油腻食物过量者,仍要注意膳食平衡、荤素搭配,可适当增加水果摄入,或用金银花、菊花泡水喝。

  

症状4
  新年焦虑症

  过完春节,就是新的开始,如何在马年获得进步成为白领们上班愁的第一件事,为此,很多上班族对此产生过多焦虑,如为升职发愁、为加薪发愁等。
  专家支招:自我调节,释放压力
  这属于心理问题,长假之后,要将节日期间还没有处理完的事情,用最简捷的方式尽快了结,不要拖拖拉拉,再让它们牵扯自己的精力。另外,白领们可以自我调节,或者向朋友或者亲人寻求帮助,通过向别人倾诉调整心理,释放压力。

  

症状5
  沉溺假期综合征

  春节长假期间,有些市民足不出户,一天到晚与电脑为伴,沉溺于网络。几天下来,只觉得头重脚轻、眼睛发干、看东西发花。直到工作,心里还惦记着假期生活。
  专家支招:按摩、散步,对付疲劳
  长时间用脑,大量消耗能量导致大脑血液和氧供应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缓解的方式是让大脑放松休息,可轻轻按摩头部、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听听音乐等;心理疲劳则应设法减轻心理压力,严重者应抓紧去看心理医生。

  

症状6
  上班恐惧症

  春节长假过后,总有一些人心里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晕乎乎不知该做什么,常常坐在办公桌前长时间发愣,不知道工作从何做起;手脚发软,浑身无力;头昏脑胀;突然觉得上班没意思,想要辞职。
  专家支招:停止应酬,静心思考
  对于这种年后的上班恐惧症,市民应该从生理、心理各个方面做好调节。上班族应尽快停止各种应酬,规律睡眠和饮食,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一旦出现紧张、忧虑、厌倦工作的不良心态,也不要着急,白天多喝点茶、咖啡,多做深呼吸,中午抓紧时间睡个午觉。另外,晚上按时睡觉,同时每天坚持锻炼10分钟左右。

症状7
  旅游后遗症

  外出旅游,必然会导致身心疲惫,加之旅游期间的气候、温差、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喜欢自驾旅行的人们更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的情况。同时,口干舌苦、口腔溃疡等 “上火”症状也会自然是家常便饭之事了。这些都是“旅游后遗症”。
  专家支招:充分休息 恢复体力
  由于过度劳累、环境的突然改变对人体的刺激从而产生了上述症状。进行调节,首先可通过按摩、深呼吸等方法让身体得到充分放松。 “上火”的患者还要注意多喝水和甜稀粥,饮食要清淡。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应主动和家人、同事多进行交流,忘记旅游中的不快,克服性格内向、胆小、缺乏自信的弱点。必要时可在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的精神药物。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七个妙招应对节后综合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健康·法制】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