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宋氏家族的历史名人(续)
作者:市档案局
  抗日名将宋哲元
  宋哲元 (1885-1940) ,乳名宋室,字明轩,为宋氏家族十七世传人,乐陵市赵红都村人。幼年时代,因其父教书为业,不善农事,商乐一带又屡遭水淹,家中常以野菜为食。宋哲元7岁随父读书, 9岁就读于舅父沈氏所设塾馆, 14岁又随父游学北京。 16岁时,宋哲元目睹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烧杀抢掠、为所欲为,深感切肤之痛,便立卫国御侮之志。在京期间,他常去天桥或庙会上观看武术表演,又到琉璃厂书市买些武术书籍,坚持早晚练武。后返故里,仍习武不辍。
  宋哲元17岁时,因家中生活所迫,辍学在故里教书。他虽年薪只有18吊钱,却对穷苦的学生免收束脩,还时常周济乡里穷人。他常对学生进行爱国御侮的教育,课讲得深入浅出。
  1907年春, 23岁的宋哲元看到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不断升级,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危在旦夕,他毅然投笔从戎,考入北京武卫右军随营学堂,毕业后任备补军一营哨长。后在冯玉祥部下转战南北,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 1925年充任热河省都统, 1926年任西路军、北路军总司令,1927年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1931年,宋哲元部被正式改编为陆军第29军。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炮轰沈阳,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由于蒋介石指使张学良的东北军不准抵抗,致使东北三省沦陷。日本侵略者对我国领土的入侵,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请缨抗战,保家卫国,迫在眉睫。 9月22日,宋哲元及部下7名将领通电全国,呼吁4亿同胞奋起抗战,誓雪国耻。电文慷慨激昂地说 : “哲元等分属军人,责在保国,谨率所部枕戈待命,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以后,每逢9月18日,宋哲元都要举行抗日演讲会,并在全军官兵吃的馒头上印上 “勿忘国耻”,提醒大家铭记国难家仇。
  1933年春,日本侵略军攻榆关、陷热河,进迫长城。宋哲元奉命率29军日行160里,从山西赶往通州、三河一带。 3月6日, 29军接到防守冷口迤西至马兰峪长达300余华里的长城各口的命令。 9日,日军乘我换防之际,向喜峰口发动了正面冲击。 29军将士以血肉之躯抗敌坚甲利兵,前仆后继,反复争夺,敌尸累累,阵地岿然。宋哲元命大刀队夜袭敌阵,发扬我军近战夜战优势,使日寇大炮被毁,终将骄兵挫败。另一股敌军强攻罗文峪,宋哲元指挥若定,急调援军。敌寇轮番猛扑,我军众志成城,经过几番厮杀,日寇惨败而逃。十天之内, 29军歼敌万余人。捷报传出,全国振奋。日军哀叹: “喜峰口是皇军的坟墓,宋哲元是日本帝国的丧门星”。
  长城抗战,我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屡歼顽敌。但国民党政府坚持 “攘外必先安内”和对日屈辱妥协政策,终以签订丧权辱国的 《塘沽协定》而告结束。 4月13日,宋哲元与29军将士不得不忍泪撤退。
  1935年冬,日军煽动华北五省 “自治”,国民党政府再次退让,同意在北平成立 “冀察政务委员会”,以宋为委员长。宋哲元自誓“不丧权,不辱国,不说硬话,不办软事”。他处处受到日军与汉奸的围攻,仍忍辱负重,以保全主权领土完整为宗旨。他一方面对日军、日商及汉奸的为非作歹行为严加惩处,一方面加紧军训和整训地方武装,举办大学士军训班,并在乐陵招收童子军,以加强后备力量。29军面对的是强大、凶残的日军,而后面则是装备精良而按兵不动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处境艰难。宋哲元深知光靠大刀作战是不够的,于是,他背着蒋介石,秘密筹措500万两黄金,从国外购进新式武器。 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在给宋哲元的信中,对其抗日功绩作了高度赞扬: “先生情殷抗日,曷胜仰佩!暴者日寇入关,先生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
  1937年7月7日夜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深夜11时许,日方谎称“丢失一名军官”,无理要求进宛平县城搜查,企图占领卢沟桥与宛平县城 。 29军将士据理力争,通过谈判和联合调查,证明日军这一离队士兵很快返部。但日方却公然向我宛平县城开枪开炮。 29军奋力还击,全歼进攻卢沟桥的日军100余人。 29军驻守桥北面的一连战士,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26日起,日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并发出最后通牒,限29军于24小时内撤出北平附近的日占区。宋哲元马上发出守土自卫的通电,要求将士 “尽力防卫”。但事前缺乏固守北平的准备,京郊一夜战斗,牺牲甚大。 28日拂晓,日军以三倍于我的兵力,配以飞机、坦克,向我南苑军营猛烈进犯,我军仓猝应战,牺牲重大。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乘车向永定门撤退,行经大红门的御河桥时,遭到敌军伏击,以身殉国。 29军副军长佟麟阁,率教导团学生军与日军进行殊死战斗,在20多架敌机的狂轰滥炸中遇难。在卢沟桥这块弹丸之地,我29军官兵面对数倍于我且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发出 “愿与卢沟桥共存亡”的誓言,坚守卢沟桥20个昼夜。但因蒋介石下令撤退,将整个华北拱手让给了侵略者。
  29军撤退后,被改编为第一集团军,宋哲元任总司令,布防于冀南、沧县一带。当时,淫雨兼旬,河水泛滥,平地可行舟。为了绕开日军的堵截,宋军只好在齐腰深的水中匍匐前行,士兵浑身因水泡而浮肿,仍坚持浴血奋战。不久,宋哲元又被委任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这位抗日爱国将领常年率军作战,日夜劳瘁,肝病复发,加之忧虞战事,病情急剧恶化,不得不离职休养。他曾仿效古人陆游,嘱托子女: “但愿还我山河之时,有人酹酒相告,则哲元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1940年4月5日,宋将军病逝于四川绵阳。国民政府追赠他为一级上将,遗体安葬于绵阳富乐山,并为其立一座高大的 “神道碑”,国民党元老冯玉祥、沈尹默、于右任为墓碑题词。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和副总指挥彭德怀的联名挽联: “一战一合当年变生瞬间可大白于天下,再接再厉后起大有人在可勿忧乎九泉”,既公允客观的评价了宋哲元将军的一生,又告慰了他的在天之灵。 (市档案局)
□ 王常青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宋氏家族的历史名人(续)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