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连载
情 版 纳
——云南西双版纳游记之一
  登上竹楼,我们有幸观看了傣家婚礼表演。有两位游客幸运地被傣家少女挑去做 “新郎”,接着便是完全按照傣家婚俗举行 “婚礼”。客厅里坐着男女两位主婚老人,一张竹篾编制的小圆桌,桌上放有红布、白布、酒、芭蕉、糯米饭等等,新娘新郎与两位老人隔桌对坐。结婚仪式开始,先由主婚人念贺词。然后,新娘新郎各人拿起一点糯米饭,蘸点酒、盐等物,把糯米饭丢在桌上,新娘新郎跪在老人面前,由主婚人拿起一根长长的白线,线的一头搭在桌上,另一头从左向右绕过新娘新郎的后背,再将线头搭在桌上。又从桌上拿起两根短白线,分别栓在新娘新郎的手腕上,表示两人的心和灵魂从举行婚礼这天起,就栓在一起了,意味着谁也不违背,永远相亲相爱。这时,新娘从桌上拿起一颗果子递给新郎吃,不管这颗果子是酸是甜是苦是辣是咸,新郎都要说是甜的,取甜蜜幸福之意。随后,新娘新郎入 “洞房”。入 “洞房”后新娘新郎还有些什么表演 “节目”,我们这些被挡在 “洞房”外面的游客不得而知,只有任意自己去合理想象了。
  在这里,我们没有机会领略傣族等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恋爱过程。幸喜,展馆里的傣家少女告诉我们,傣族青年过去社交恋爱,傣语称为“约骚”,意为串姑娘(傣语姑娘称卜少,小伙子称卜冒),其方式是,傍晚时分,姑娘们从自己家拿出柴草,放在寨子中心活动场地,燃起一堆火,抬出纺车,月下纺线传情递意。有节奏的纺车声,引来了青年男子的阵阵“荜声”(短竹笛),这荜声是傣族青年谈情说爱的专用语。男青年伴着竹荜声,涌向姑娘的火堆旁,靠近预先选准的姑娘。如果姑娘喜欢他,就把早已准备好的小竹登子拿给他,请他坐在自己身旁。如果不喜欢他,凳子也就不让他坐了。如今,恋爱方式改为了节日期间 “丢包”传情。
  从竹楼出来,我们参观其他少数民族展馆,了解他们的风俗,从中得知,民族不同,各民族青年的恋爱方式也不一样。瑶族、哈尼族青年是自由恋爱。基诺族青年恋爱方式是对歌或聚会结谊送定情物。布朗族青年恋爱方式是花为媒。拉祜族青少年的生活有些神秘,他们从小不知道自己的生辰和年龄,只有到了结婚时,父母才将他 (她)的生辰和年龄告诉他(她)。现在,这种习俗已经被打破了,因为孩子出生后要落户口,到了上学年龄要读书,入学时要登记年龄。拉祜族青年恋爱方式是对歌和小伙子抢姑娘的头巾。
  离拉祜族展馆不远,有一处露天民族歌舞场,那里正在演出,我们被欢快的器乐和甜美的歌声招引过去。舞台上,身穿民族服装的姑娘们载歌载舞,如一群彩蝶飞来飞去。她们身披一块彩绸,歌舞中一回身,彩绸变成了穿在身上的花褂。翩跹中,她们将花褂向上一折,花褂变成了披肩。她们又一连做了几个舞蹈动作,转眼间将披肩向腰里一围,披肩变成了短裙。多么灵巧优雅的动作呀!姑娘们的表演,引出台下观众一片掌声和笑声。接下来,是傣族象脚鼓舞、哈尼族竹筒舞、基诺族大鼓舞、彝族芦笙舞、拉祜族三弦舞……个个精彩。在风情园里,像这样的露天民族歌舞场共有4处。他们的表演,为风情园增色,为游客助兴,使风情园的民族风情更加浓郁。
  待我们看完大象表演、斗鸡表演和动物馆,已是中午时分。我们走出风情园,来到街上一家饭馆,点要云南名吃过桥米线。在我们家乡,虽然也有了过桥米线这道饭,但对于它的来源,却一无所知。在这里,一边吃着米线,一边听饭馆主人讲述有关过桥米线的动人故事,那是一种独有的享受。
  过桥米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起源于滇南蒙自县城。蒙自县城外有一个南湖(现在犹存),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个小岛,岛上风景秀丽幽静,空气清新宜人,附近的学子们常到那里读书。这一年,有个书生到小岛上读书备考,他学习用功,经常忘记吃饭,日子一长,导致食欲不振,身体日见消瘦,妻子十分心疼。一次,妻子杀了一只肥母鸡,用砂锅熬好后,放入米线和其它佐料,味道很鲜美。妻子送去,书生吃着连声赞叹。打那,贤惠的妻子就常常仿此做给他吃。后来,书生金榜题名,他念念不忘妻子的盛情,戏说是吃了妻子做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因为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座曲径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过桥米线”。人们纷纷仿照书生妻子的做法吃米线,过桥米线从此流传开来,经过后人的加工改进,过桥米线越做越好,越传越远。 (2)
朱殿封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情 版 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