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听雨
  □迟瑞洁
  过去住在乡间老屋,我最爱听雨。不论是疏雨淅沥,还是骤雨倾盆,那落到屋瓦上、树丛中、菜地里、田野间、河面上的雨点所击打出的声响,我都喜欢细细地听。春雨无声,夏雨倾盆,秋雨缠绵,而冬雨凄冷,正是这种种不同的感受才让我更爱听雨。
  记忆最深的是野外山间遇雨。先是天气闷热,黑云压顶,万物如凝固般寂静。继之风起,狂风大作,但见满坡的茅草被风掀的如波浪般翻滚汹涌。飞沙走石,电闪雷鸣,野风狂啸,时值正午却如同傍晚一样昏暗。然后有大的雨点稀稀落落地砸在地上,从青石板上可见铜钱般黑黑的圆点。顷刻间风雨加骤,四周一片声响,这时除了雷、雨、风的声音,便再也听不到其他声响了。许多年后,我住在用钢筋水泥建起的坚固的城市高楼里听雨,再没有了这种风雨飘摇的感受,也失去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刺激。但我依然爱听雨,爱独坐窗前一边听雨,一边读书。
  “留得残荷听雨声”,每逢下雨,想起这句诗来,觉得再自然贴切不过了。也才知道原来古人也喜欢听雨,关于雨的文章也作的特别多。唐代诗人杜甫就写过许多关于雨的脍炙人口的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雨无声,润育万物,受惠的是天下的黎民苍生,诗人内心的喜悦自然溢于言表。
  同样是听雨,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填过一阕 《声声慢》的词,词中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可以说,这是自古以来最低沉最伤感的关于听雨的文字。她的另一阕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虽然活泼明朗些,但也终究脱离不了她顾影自怜的低沉情调。
  明代东林党人顧宪成撰写过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种把读书与政治相结合,把自然风雨与政治风雨相联系的治学思想,更加丰富了 “听雨”的内涵。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在《海燕之歌》中塑造了一个异常鲜明的文学形象——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可以说,海燕才是一个真正的听雨者,因为它勇猛、沉着、充满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听雨,有喜有忧;有人伤感,有人激奋;有人恐惧胆怯,有人沉着勇猛。这正是:四时之听雨不同,城乡之听雨有差,而各人之听雨其感受殊异也。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听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