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人社部门变被动响应为主动赋能
“三单”模式提升服务企业效能

  本报讯(记者王志冕 通讯员王佳芬 李淑冉)近日,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向市人社局反映了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进站名额、技能人才登记评定与职称贯通、技师工作站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市人社局了解情况后,组织相关科室组成服务小组,到企业现场帮解问题。
  这是我市人社部门打造“三单”模式,助推企业发展的生动案例。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将“实施‘三单’服务,破解重点企业招工引才难题”列为“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整合市县人社资源,有效解决服务企业内容碎片化、精准度不够等问题。“三单”即人社部门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逐一确定一名人社服务官,根据企业需求,列出政策和服务事项清单;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提出需求清单;接到需求清单后,人社部门“一企一策”形成任务工单,组建服务小组,为企业提供点对点全程服务。“这样的服务变‘被动响应’为‘主动赋能’,更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人社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他们立足常态化助企服务,建立了企业需求服务工单分办等内部运行机制,同时,打破市县两级人社部门仅在职责范围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做法,通过工单派发机制,编制了人社系统“三单”服务工作指南和工作流程图,形成了市县协同与县级独立解决两套流程,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服务企业发展。“需要市县协同解决的,由市级人社服务官牵头解决;县里能独立解决的,由县级服务官牵头解决;对于重点、复杂的问题,我们会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措施办法,确保‘事事有回应、难题有路径’。”市人社局营商办负责人韩吉强说。
  以德州玲珑轮胎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提出急需高分子材料类专业人才的诉求。了解情况后,武城县人社局积极协调华宇工学院,推动学校与企业签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通过联合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实践—就业”无缝衔接,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和学生就业问题。
  “三单”服务模式实施以来,我市人社部门已编制8版企业服务手册及服务供给清单,出具工单163份,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相关需求223个。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单”模式提升服务企业效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