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宁津县福利五金弹簧厂残疾人员工占比超三成——
定制岗位托举就业梦
  

□本报记者马乐 本报通讯员杜鹏 谢玉馨
  走进宁津县福利五金弹簧厂,新搬迁的厂房宽敞明亮。在全数控智能化生产线上工人们各司其职,产品生产有序进行。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司发展基因里,镌刻着对残疾人的责任与关爱。成立24年来,累计安置100多名残疾人就业,托起残疾人自力更生的“幸福梦”。
  宁津县福利五金弹簧厂成立于2001年,专业生产各种机械设备弹簧及冲压件,也是该县最早的一批福利工厂之一。谈到初心,47岁的企业总经理赵臣雷说:“那时候厂址就在县福利院附近,经常看到想要自力更生但求职失败的残疾人,我觉得自己有义务给他们一个希望。”
  建厂初期总人数只有7人,残疾人就有3人。早期的弹簧制造多依赖手工或半机械加工,几名残疾人员工虽身体不便,但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更加坚定了赵臣雷将工厂办下去的信心。经过20余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年产值达2000万元,生产弹簧的种类达上万种,应用在科技、体育、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浪潮集团、济南轻骑铃木摩托车有限公司、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是他们的合作伙伴。
  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赵臣雷不忘责任,坚持招收残疾人,目前在职残疾人员工数量为14人,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45岁的谢文茂是公司的行政主管,身患强直性脊柱炎,行动不便。因为身体原因,即便大学本科毕业,也难以找到工作。2013年他进入弹簧厂担任办公室文员,兢兢业业工作,凭借自己的努力从普通文员晋升为企业主管,买车买房并组建了家庭。
  为了让残疾人更好地适应工作,企业对各个生产岗位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评估,从工作强度、操作难度、环境要求等多方面入手,梳理出适合不同残疾类型和程度的岗位。46岁的刘振恒因为事故失去双腿,只能依靠轮椅行动。工厂为他安排了弹簧数控机器调试这一岗位,通过认真学习实践,如今他一个人操控轮椅照看4台机器,每个月的平均工资达到5000元。
  在弹簧厂,残疾人职工与健全职工同工同酬。企业与残疾职工100%签订劳动合同,为他们全额缴纳“五险”。在健全职工入职之前,会被充分告知公司职工的构成情况,要求健全职工必须尊重和爱护残疾人职工。
  包装岗位职工刘月娥今年54岁,年轻时因为意外,右手严重受伤只剩下一根手指。“这里工作环境好,工友们都很友善,大家相处就像家人一样。我在这里工作了13年,愿意一直做下去。”她说,正是靠这份工作收入,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依靠劳动养活自己,是很多残疾人的梦想。只有企业越来越好,才能招收更多残疾人。看到残疾人通过工作,获得更好的生活,就是我的成就所在。”赵臣雷说,他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企业,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定制岗位托举就业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