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以十五分钟和五分钟生活圈双轮驱动——
打造完整社区建设“德州样本”

市福利院堤岭分院的老人在活动室下棋。记者胡兵摄


孩子们在德城区寒绿园明德书屋读书


  

□本报记者杨德林 胡兵 本报通讯员冯雅萌
  9月27日,在德城区寒绿园的休闲廊架下,几位老人悠闲地下着象棋。不远处,明德书屋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如今,这样的场景在市区多个社区随处可见。
  从老人餐桌到幼儿托班,从充电桩到口袋公园,我市正通过系统化的完整社区建设,让居民在步行5至15分钟范围内,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系统谋划 双轮驱动打造社区新格局
  什么是完整社区?即在适宜步行范围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健全、市政配套设施完备、公共活动空间充足、物业管理全覆盖和社区管理机制健全,让居民获得感、归属感显著提升。
  完整社区怎样建设?2023年7月起,住建部在全国开展106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2025年6月,住建部召开全国完整社区建设工作现场会,要求建立健全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健全实施路径,有力有序推进完整社区建设。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会议精神,全力加快完整社区建设步伐,市住建局联合10余个部门组建专业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的三维调研法,全面摸底中心城区社区在托育、养老、健身、医疗等12类功能性设施上的短板弱项,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0余条。今年4月,我市启动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工作,重点选取德城区广川街道南部社区、陵城区临齐街道西部社区、天衢新区长河街道北部社区作为“15分钟生活圈”建设试点;选取德城区运河街道石家园社区、天衢街道肖何庄社区、新华街道益德社区、新湖街道北园社区等12个社区作为“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试点,印发指导意见,系统谋划,明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社区治理四大类建设指标,创新推出“一试点一方案、一试点一特色”机制,有序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致力于打造完整社区建设的“德州样本”。
  “我市完整社区建设紧密围绕‘15分钟生活圈’和‘5分钟社区生活圈’展开,通过两个层级的生活圈相互衔接、协同发展,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完善服务。”市住建局局长王瑜介绍。
  目前,德城区广川街道南部片区作为重点建设区域,已改造提升东地南大街、新建路等4条道路,建设寒绿园、钦天园等4处口袋公园,建成投用德州九中广川校区等学校。全民健身中心、卫生服务中心、便民综合体等重点民生工程正在有序实施。
创新实践 特色项目提升服务品质
  “在基础设施升级方面,试点社区改造老旧管线、优化社区道路,新增休闲健身广场与口袋公园,规划充足停车泊位,同步推进新能源充电设施全覆盖,构建起便捷绿色的社区生活网络。”星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娜娜说。
  天衢新区长河街道星凯社区探索总结的“组织联建、事务联议、资源联享、服务联抓”四联共治工作法,入选全国创新社区治理十佳典型案例。该社区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将居民报修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2小时;安装了智能售货机、智能充电桩、自动宠物清洗机、智能饮水机等现代化设施;配备党员活动室、星书阁、共享茶室、幸福食堂、健身室等16个功能室,开设编织、缝纫等公益课程。
  十二里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阎攀攀说:“在完善服务功能上,增设社区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托育服务点,打造养老、托育、医疗、文体闭环服务体系,利用便民超市、家政服务点等资源布局15分钟便民圈。”
  在十二里庄社区,嘉护颐养中心设置养老床位45张,为高龄、空巢、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机构长期照护服务。社区还计划建立幸福食堂,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免费配餐服务。袁桥社区与周边幼儿园合作,增设0至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项目,有效解决居民育儿和工作之间的平衡难题。
  在特色模式培育上,北园社区推动“早市+夜市+文旅”业态融合,拓展社区服务边界,创新“超市+志愿配送”助老机制,增强社区自我造血能力,利用数字化平台提升物业服务效率。
  新湖街道北园社区联合商储超市推出“爱心卡+志愿者代购”模式,对困难群体实行商品打折出售,由志愿者为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免费配送服务。肖何庄社区开展青年夜校、志愿服务、书法课堂等活动,培育了“幸福肖何五彩家园”志愿服务项目。
成效明显 从“试点盆景”到“全域风景”
  前期,德城区以社区为单元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等六大目标,制定了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20项“标配”,围绕生活环境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关爱“一老一小”等基层治理重点领域打造N个特色服务项目,推动完整社区建设有力有序开展。
  15分钟生活圈保障“一老一小”深度需求,补充医疗卫生、便民综合体、工疗康体、健身中心、口袋公园、托育中心、老年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5分钟社区生活圈聚焦日常急需,补齐便利店、快递站、充电桩、健身器材等小微设施。
  今年,德城区结合社区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谋划了1个15分钟生活圈和5个5分钟社区生活圈。各生活圈已经成型,口袋公园、大型停车场等大型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慈善超市、助老食堂、托幼服务场所等小微设施投入使用,全民健身中心、邻里中心、广川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正在有序建设。
  目前,中心城区15个试点社区建设初见成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社区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居民满意度稳步提高。
  “我们将继续锚定居民需求,参照社区生活圈的要素分类指标,补齐片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真正让社区生活圈试点从‘试点盆景’变为‘全域风景’。”市住建局城建科副科长李文鑫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造完整社区建设“德州样本”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