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齐鲁医院德州医院——
成功剥离新生儿口腔肿物
  

□见习记者张丽娜 本报通讯员李梦娇
  8月26日,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手术室里,出生不足24小时的患儿被医护人员轻柔固定,其左侧上颌部位长有一个鹌鹑蛋大小的肿物,不仅影响正常喂养,还可能引发出血。口腔科主治医师马宁正全力切除威胁健康的肿物。
  8月初,怀孕35周的李爱华(化名)在一次常规产检时,被发现胎儿口腔内有异常肿物,医院立即启动多科室联动,口腔科提前结合新生儿生理特点研究诊疗方案,新生儿医学科则提前准备好监护床位,为后期救治做好准备。
  8月25日,李爱华顺利分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检查发现,宝宝口腔内的肿物已有鹌鹑蛋大小,随即被转入新生儿ICU。当晚,马宁连夜协调手术室、麻醉科,结合患儿的体重、凝血功能等指标,快速制定出精细化手术方案。
  8月26日,手术正式实施。患儿口腔内的肿物给经口插管麻醉带来不小挑战。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尤晓冉凭借丰富经验,精准操作、稳控节奏,避开肿物干扰,很快顺利完成插管,让患儿安全进入麻醉状态。随后,马宁与医师陈经纶紧密配合,在患儿狭小的口腔内,成功分离肿物与牙龈组织。整个过程既避开了患儿娇嫩的牙龈组织,又避免了影响后续牙齿发育;缝合时选用可吸收线,以减少后续拆线对患儿的二次伤害。仅用30分钟,便成功将肿物完整剥离。经测量,肿物大小为3×2.4×1.8厘米,术后病理诊断为先天性颗粒细胞性牙龈瘤,属于良性肿瘤。听到结果时,患儿父亲王浩(化名)难掩激动:“这回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真的太感谢医生们了!”
  手术成功只是治疗的关键一步,术后护理同样重要。新生儿ICU的医护人员初期通过胃管鼻饲喂养,避免口腔进食牵拉切口;术后第5天,尝试经口喂养;9月4日,也就是术后第9天,患儿切口愈合良好,体重从出生时的3千克增至3.15千克,顺利出院。
  据马宁介绍,先天性颗粒细胞性牙龈瘤是一种罕见的新生儿口腔良性肿瘤,这种肿瘤多发生在牙槽嵴部位,大多为偶发病例,无家族遗传性。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成功剥离新生儿口腔肿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