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宁津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零造影剂”心脏介入手术——
为过敏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陈伟伟
  近日,62岁的焦先生因再次剧烈胸痛,被送入宁津县人民医院。经检查,他的心脏血管重度狭窄,急需心脏介入治疗。然而棘手的是,焦先生对该手术必需的造影剂严重过敏,强行使用可能引发休克甚至死亡。然而,宁津县人民医院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张涛却带领介入团队完成了这次手术——全程不用造影剂,依然成功植入心脏支架。
  “造影剂是心脏介入治疗的‘眼睛’,没有它,医生相当于在血管里‘蒙眼’操作。而焦先生7年前放置的支架内部发生再狭窄,甚至导致远端血管闭塞,必须立刻手术。”刚接诊时,张涛面对两难境况,也很纠结:治,可能过敏,不治,心肌持续缺血。最后,通过多学科会诊,决定启用一项替代“眼睛”的关键技术——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通过导管,将直径约1毫米的超声探头送入血管目标位置,利用高频超声波向血管壁发射并接收反射信号,可清晰显示血管结构和斑块性质,甚至能评估支架贴壁是否良好,发现造影都难以捕捉的早期病变。但是这项检查的准确性非常依赖操作医生的技术和经验,因此对操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手术当天,团队在血管内超声的实时引导下,将导丝和支架精准送至病变位置。凭借对心脏结构的熟悉程度和丰富的手术经验,张涛带领团队成员谨慎操作,每一毫米的推进都依赖超声影像与术者经验的完美结合。
  就像在血管中“微雕”,两个狭窄部位被成功植入支架。术后再次经血管内超声确认,本次手术置入的支架贴合完好、血流恢复畅通——手术未使用一滴造影剂,却取得了超越常规手术的精准效果。
  术后,焦先生胸痛显著缓解,恢复良好。据了解,这项技术在德州尚属首例,为众多特殊患者群体——包括造影剂过敏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过敏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