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市城管局以科技为驱动、数字赋能为抓手,推动“四水四治”——
“智”水有方 乘“数”而上
  

□本报记者 王志强 石秀秀 本报通讯员 魏萍 姚强 尚同恺
  德州因黄河而名,因运河而兴,水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命脉。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聚焦排涝水、行洪水、治污水、改供水,以科技为驱动、数字赋能为抓手,推动“四水四治”,努力探索从“治水”到“智水”的转型。
智慧监管构建全周期城市防汛管理体系
  “赵辛路与天玉街交叉口处低洼路段已经出现明显积水,请尽快处置。”8月16日,我市迎来强降水天气。市城管局数字化城市服务中心值班人员通过城市排水监测预警系统,将发现的情况第一时间传达。
  市政部门立即抽调人员及车辆前往。原来,周边雨水井篦子被落叶、垃圾等覆盖,导致排水不畅,经过紧急处理,积水很快排空。
  德州虽地处平原,但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特别是中心城区略呈盆状,在短时强降水或过程雨量偏大时,易形成内涝。为提升城市防汛管理效能,去年,我市启动了中心城区城市防汛及配套设施改造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城市排水系统各项关键指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预警提示与智能调度。
  “系统内有一项网格化降雨精准预报功能,对接气象实况,每12小时更新一次。根据降雨情况,系统会自动优化防汛资源分配策略。”数字化城市服务中心技术保障科负责人申华东介绍,比如东风路地道桥区域预报降雨强度较大时,系统会提示将防汛强排车辆从1台增加至2台,防汛人员部署也会相应作出调整。
  依托信息化平台,防汛触角实现延伸,该局在通向岔河、减河、杨庄河的60余处重点排口处,安装了液位计、流量计和摄像头,实现排水管网状态监测与报警。
  “目前,市区实现40座排水泵站AI智能值守,24处易积水区域、150处低洼点位可视化管理,2000处窨井盖实时智能监测,构建起‘汛前预警准备—汛中指挥调度—汛后评估总结’全周期城市防汛管理体系,加快推动城市防汛向科学‘防、抢’的智慧转型。”申华东说。
  前不久,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山东分赛德州市选拔赛结束,市城管局报送的“数据赋能城市生命线——德州市排水监测预警智慧化实践”获城市治理领域赛道一等奖。
智慧治理确保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8月14日,德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郭玉龙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脑,通过市城管局数字城管视频监控汇聚平台,查看长庄沟水体情况,是否有水位异常、水体颜色异常、浮萍垃圾等情况。
  长庄沟是德城区辖区内的黑臭水体,经过治理已经完成评估,水质长期保持良好状态,但仍需时常监测水质变化避免返黑返臭。“以往,黑臭水体监测工作全靠人工,每周巡查1次。”郭玉龙介绍,现在通过视频监控汇聚平台,水体上中下游都能随时监测到,发现问题可第一时间处理。
  消灭城市黑臭水体,已成为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和群众生活品质的迫切任务。我市在“治源”上下功夫,成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专业委员会,制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五项工作机制》,推动黑臭水体治理从“被动整改”向“主动攻坚”转变。 (下转4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智”水有方 乘“数”而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