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抗战大事记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宁津、齐河等地进步师生掀起抗日宣传浪潮。
  ●庆云、盐山成立“反帝大同盟”,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开展抵制日货斗争。
1935年
  ●齐河乡师学生在共产党员李尔重领导下呼吁抗日救亡,罢课抗议校方压制。
1936年
  ●庆云县立中学和师范学生在北平“一二·九”运动影响下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
  ●7月15日,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在乐陵县旧县镇(今属盐山县)北广场宣告成立。这是山东省最早成立的抗日群众组织和抗日武装。
  ●8月13日,乐陵中心县委书记杜步舟和延安红军干部周凯东在乐陵黄夹镇北举行黄夹起义,这是山东最早的抗日武装起义。
  ●10月3日,日军侵占德县,后沿津浦路南下,相继占领平原、禹城、齐河、陵县、乐陵、临邑、庆云等县。
  ●10月,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占领乐陵,建立山东省第一个抗日政权——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周砚波任县长。
  ●11月10日,乐陵二区区长韩国珍和乐陵东辛店乡农学校校长苏明组织武装,顽强抵抗日军进犯。枣林阻击战打响了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山东抗战第一枪。
1938年
  ●2月,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进入高唐、恩县、夏津、武城一带开展抗日活动。
  ●4月,三十一支队收复乐陵,建立庆云、乐陵、盐山、无棣4县抗日政府,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
  ●7月8日,八路军永兴支队、津浦支队与三十一支队在乐陵会师,成立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马国瑞)。自此,冀鲁边区有了统一的党政军领导组织。
  ●9月27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委萧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抵达乐陵,重新调整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边区的领导。
  ●9月,中共冀鲁边特委(书记李启华)在乐陵县建立;冀南行政区六专区(专员杨靖远)和冀南军区六分区(司令员杨靖远)成立,抗日力量进一步加强。
  ●12月,冀南六专署专员杨靖远在盐山县大赵村战斗中牺牲。
1939年
  ●4月1日,八路军“挺纵”五支队在陵县大宗家一带遭日军重兵突袭,激战一日,毙、伤敌500余人(含大佐安田),我军牺牲400余人,为八路军在鲁北首次与日军大部队作战。
  ●5月,冀鲁边区建立津南、鲁北两地委(冀南区党委代管),津南地委辖宁津、乐陵、庆云等县;鲁北地委辖平原、陵县、德县、临邑、禹城、齐河等县。
  ●7月11日,日军派出重兵向国民党军高树勋部发动攻击,高树勋数次突围未果,遂向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求援。萧华亲自率队援救,团结了高树勋部共同抗日。
  ●9月,武城县抗日游击队成立,后改编为武城县抗日游击大队。这也是抗美援朝中著名战斗英雄邱少云所在连队的前身。
  ●12月,陵县、乐陵、宁津、临邑等多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1940年
  ●3月,八路军“挺纵”直属一个连和陵县地方武装四五百人,组成鲁北支队,杨忠任司令员兼政委,主要活动在鲁北西部。
  ●7月1日,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成立,王连芳任总会主任,边区回民大队同时宣告成立,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抗日工作,发动广大回族人民投入抗日救国斗争。
  ●9月11日,中共津南地委书记马振华、宁津县委书记张维明在宁津薛庄开会时遭敌突袭牺牲。为纪念马振华烈士,宁津县改称振华县,1949年初恢复。
  ●11月20日,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周贯五率队袭击伪军张国基部,毙伤俘敌1800余人。
1941年
  ●2月,撤销冀鲁边特委,建立中共冀鲁边区委员会(归属中共山东分局,代理书记李启华)。建立中共运东地委(书记杨中一)、运东专署、冀南六军分区,辖夏津、恩县、武城、平原、禹城等县,隶属于冀南区党委。
  ●3月,成立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政委周贯五)。
  ●8月,冀南军区骑兵团、十九团一营和六分区部队共1500人,从武城曹寺和夏津渡口驿渡过运河,开辟运东地区。
1942年
  ●4月29日,侵华日军驻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对武城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7000多抗日军民被围,后八路军冀南军区部队与武城人民大部突围。
  ●7月26日,中共中央领导人刘少奇在山东听取冀鲁边区工作汇报,指示:主力部队转移到清河区整训,其余化整为零坚持斗争。
1943年
  ●1月17日(农历腊月十二日),冀鲁边二地委在平原县张士府胡窑村被侵华日军8000余人包围,激战中,我方300余名干部、战士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史称“腊月十二反‘扫荡’”。
  ●1月26日,济南、德县、惠民等地日、伪军5000余人对冀鲁边二地委党政军驻地临邑县王楼村一带进行合围,战斗中歼敌250余人,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徐尚武等50人牺牲,史称“王楼血战”。
  ●2月3日,济南、天津等地日、伪军两万余人突袭冀鲁边三军分区部队和阳信县政府机关、县大队驻地乐陵铁营洼,我方400余人被包围,副司令员李永安、县长武大风等人员大部牺牲。
  ●4月10日,乐陵县长余志远被日军包围,血书明志后自尽殉国。
  ●6月30日,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参谋长陆成道等在新海县大赵村被叛徒冯冠奎杀害,史称“黄骅惨案”。
  ●9月,为纪念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吴匡五烈士,陵县改成匡五县,1949年11月,改称陵县。
1944年
  ●1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冀鲁边区党委与清河区党委合并为渤海区党委;冀鲁边军区与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整合力量准备反攻。
  ●3月,武城县大队基干连在齐庄以少胜多,歼敌400余人,获冀南军区授予的“模范游击大队”称号。
  ●9月18日,渤海军区一分区、三分区部队解放乐陵,乐陵成为德州最早的解放区。
  ●年底,渤海区基本拔除外围日军据点,解放区连成一片,开始大反攻。
1945年
  ●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
  ●12月8日,德州境内除德州城、禹城等日、伪据点外,其余广大解放区均获解放。
  ●12月28日,渤海军区代司令员袁也烈率领渤海军区二分区部队、渤海军区警备六旅、平禹县大队解放禹城,俘获日军大尉济滕。
  ●12月30日,渤海军区特务一团、特务二团,警备六旅十一团、十二团向困守在禹城火车站的拒降日军发起猛攻。经过激战,到12月31日深夜,共歼灭日军798名。此役成为山东军区抗击日本侵略者进行的最后一战,受到了山东军区和陈毅司令员的传令嘉奖。
本版资料、照片由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提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抗战大事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