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产业兴农要在“特”字上下功夫
  

□胥爱珍
  8月12日,德州市政府召开《关于高质量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措施》政策例行吹风会。18条措施力促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植‘一县一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格局,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专业镇村”的举措,为产业兴农提供了有益思路。
  特色产业是乡村发展的“金招牌”。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强化工作指导,加大政策扶持,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山东各地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寿光蔬菜、蒙阴蜜桃、日照绿茶、菏泽牡丹……这些特色产业不仅成为当地的亮丽名片,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德州,同样有不少特色产业,从“乐陵调味品”飘香万里,到“武城辣椒”红遍八方,再到“夏津椹果”与“齐河食用菌”的蓬勃生长,皆是各地深耕“特”字结下的硕果。
  做好产业兴农的“特”字文章,贵在系统谋划。德州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的局限,以“食品名市”建设为引领,推动农食融合、农文旅融合,深挖“农业+”多元价值,让特色农产品走出田间,迈向餐桌。各地摒弃“零敲碎打”发展产业,而是通过乡村振兴片区整合资源、梯次建设,引导特色产业集聚抱团,以“聚沙成塔”之势,放大了产业规模效应与品牌影响力。
  做好产业兴农的“特”字文章,贵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可以借鉴山东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的做法,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也可以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新业态,如乐陵市大孙乡发展林地养殖金蝉,实现“一地双收”,还推出乡村体验游等新项目,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做好产业兴农的“特”字文章,贵在以品牌“塑魂”。品牌是产品的灵魂,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产业兴农关键要培育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武城辣椒的热辣、夏津椹果的清甜,都蕴藏着独特风格,需深挖其生态、文化内涵,赋予产品鲜活生命力,讲好“乡土故事”。更要筑牢品质根基,建立严格标准与溯源体系,以科技含量提升“特”字含金量,让德州特色产业品牌叫得更响、传得更远。
  产业兴农之路千条万条,而“向特而行”无疑是最富生机、最可持续的一条。期待德州的产业兴农走出更多特色路,让广大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产业兴农要在“特”字上下功夫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