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不朽的丰碑(组诗)
  


□希音东听
  就义诗
——致张汉卿
  寒风错杂着狼嚎灌进农家宅院沙尘弥漫着
  战火烟瘴
你用枪声回答了
  日伪军投降的喊话
  你用咬破的中指
  诠释了书生壮志卫国的担当
你有过两次第一
  1931年,考取县立小学名列第一
  1937年,参加华北抗日救国军
  冀鲁边区共产党领导的部队,第一支
你有过两个名字
  一个叫张汉卿,另一个叫余志远你有过两次捐躯
  一次效仿《寇准背靴》诈死护家一次是饮弹赴死卫国
邢官庄的桑椹树
  沁染着你的革命颜色
  血书的故土
  已经筑起家国的铁壁铜墙
  注:张汉卿(1917—1943),化名余志远。乐陵县黄夹镇邸家村人。1937参加抗日。1939年敌人抓其父、弟要挟他投降,后日军又悬赏捉拿他。为了安全和营救家人,他对外谎称去世并出假丧。因工作出色,1941年被任命为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任县大队长。1943年旧历三月初五,被日伪军包围在邢官庄。他奋勇杀敌,最后只剩一颗子弹。遂咬破中指,在墙上写下:“生前不能孝父母,死后鲜血为国流。嘱我抗日众同志,踏我血迹报国仇。”举枪自尽。
同心树
——致革命妈妈常大娘
  这棵枣树是你
  和娃娃司令萧华共同栽种
  这是抗战与枝芽结下的军民默契
如果秋天有信使落叶一定有姓名你盘坐在炕上
  挂牵他们的安慰念叨在一起的日子
你挖的地洞
  为他们遮风挡雨
  逃避了敌人的追击
  地洞的树根比秋天短,比大地长
  注:革命妈妈刘相会(常大娘)(1891—1974),乐陵朱集镇刘玉亭村人。9岁到大常村当童养媳。和丈夫挖过3个地洞,作为地、县、区干部革命活动的藏身之所。先后掩护过60多名抗日官兵。曾遭受酷刑,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没有从她家搜出过一个革命同志。
  同心树位于朱集镇大常村西。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萧华,闻知常大娘的事迹甚为感动,与常大娘共同栽种了这株枣树。人们称之为“同心树”。
“冀鲁边的母亲”马振华
  在儿女的眼里
  你也许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但在群众心中
  你却是一个慈善的母亲
群众不会忘
  数九寒天
  你把发的新棉衣送给房东
  自己穿补丁摞补丁的乞丐服
  与战士同盖一床爬满虱子的破被
历史不会忘
  战乱天灾
  妻儿逃难逃荒与你巧遇
  欢喜却心情复杂,一句话打发了妻儿:“快和你娘要饭去吧。
  过了饭时,就不好要了!”
1932年你从党的组织里取回火种将鬲津河两岸的干柴积攒
  1937年8月13日,拉起第一支抗日武装
  ——华北民众抗日救国第六团
  将冀鲁边烽火点燃
组建救国军 发起救国会
  你是主要组织者,既非会长,也非司令民族危亡 抗日是你的最大目标
  忙于工作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母亲有爱
  冀鲁边的母亲有大爱
  注:马振华,出生于河北盐山县旧县镇(今前童镇)后韩沙周村。1932年入党,1940年9月12日,在柴胡店镇薛庄村被日伪军包围,英勇牺牲。他牺牲后,妻子党国芳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把两个女儿送进革命队伍。党国芳1948年1月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不幸遇难。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不朽的丰碑(组诗)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柳湖·读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