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出台18条措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特色富民产业图谱初步构建

  本报讯(记者杨鸣宇)8月12日,市政府召开《关于高质量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措施》政策例行吹风会。《若干措施》共18条内容,主要包括实施绿色“吨半粮”工程、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食融合发展、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
  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加强利益联结;面向返乡农民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实施项目化培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持续深化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积极培育家政劳务品牌,合理开发特色公益岗;在重点工程项目及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就业增收;强化社会就业保障,深化进城入镇务工人员权益保障。
  围绕持续推动健康发展方面,加强统筹推进,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以及生态环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坚持片区集聚推动,探索特色资源开发、产业转移承接、龙头企业带动、传统文化赋能模式,推动片区做出特色,形成品牌,打造样板。
  聚焦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谋划推进富民产业发展。去年以来,我市制定出台畜牧产业、蔬菜产业、绿色“吨半粮”产能建设等政策文件,推动乐陵调味品、武城辣椒、夏津椹果、齐河食用菌等一批比较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初步构建起我市特色乡村富民产业图谱。夯实发展基础。坚持以食品名市建设为引领,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基础,全面提升农副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扎实推进农业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53家,年营业收入达到1138亿元。
  搭建多维发展平台。深挖乡村多元价值。探索“农业+”多业态融合发展路径,培育全球农遗1个、中国农遗1个、省农遗3个;发挥乡村振兴片区政策、项目资源整合作用,梯次建设省市县乡村振兴片区69个,覆盖村庄937个。加快“三镇双村”建设。围绕人口集聚、产业培育、设施配套等“六大工程”,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实施;高标准建设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农业产业强镇6个。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支持保障作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每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不断提升乡村富民产业从业主体素质和发展能力。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支持主体发展产业资金需求,推行“鲁担惠农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截至6月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818.13亿元,推动一批乡村富民产业项目落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特色富民产业图谱初步构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