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告别“蜘蛛网” 小区“无线”美

  本报讯(记者邓静)“以前一到刮风下雨天,网线就断,现在不会再有这种顾虑了。”7月2日,天衢新区新城市花园小区居民郑玉霞感慨。她的感受,源于前一天风雨过后网络依然顺畅的体验。
  新城市花园小区部分楼宇建于2000年前后,由于当时未预留入户弱电管道,导致宽带、电视、电话等线缆在楼宇间、楼道口杂乱缠绕,形成影响观瞻且隐患重重的“蜘蛛网”。一些老化线路在风雨天气极易受损,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令通信运维人员疲于奔波。
  为根治类似“顽疾”,德州市通信发展办公室联合各通信企业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治理标准,并创新性地推行“共建共享”模式:由一家通信企业负责单个居民小区的宽带接入工程统一建设,满足所有运营商共享需求,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后期维护缺位。同时,有条件的小区配套建设地下线缆管道。
  “有了地下管道,线缆入地就有了基础。”德州移动天衢分公司客享中心项目经理赵勇介绍。线缆统一埋入地下管道,经由楼道侧面套管进入楼道内的“四网合一”光纤分纤箱。在这个如同“四室一厅”的箱体内,移动、联通、电信、广电四家运营商的光纤井然有序分布。线缆入地、套管后,曾经纵横交错的空中“蜘蛛网”消失不见,风雨天频繁断网的烦恼成为历史,居民对改造效果非常满意。
  改造带来的变化是立竿见影的。赵勇坦言:“过去遇到恶劣天气,报修电话一个接一个,我们得忙活很久才能全部修好。现在日常巡检频次大大减少,主要是看线缆是否凌乱缠绕,工作量减少了90%以上。”
  新城市花园小区的成功实践并非个例。目前,在德城区、天衢新区等多个区域,各通信运营商都打造了线缆整治的“精品点位”。这些点位坚持高标准整治,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除了通信“蜘蛛网”,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也是整治重点。我市出台《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规范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建设,明确各方管理职责。各小区因地制宜加大公共充电车棚建设力度,采取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方式,努力让居民充电不再难,生活更安全、更舒心。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告别“蜘蛛网” 小区“无线”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时政】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