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丁庄镇打出“清、管、用”组合拳——
沉睡资源巧盘活多生金

  记者王秀青 通讯员杨宝玲 张玉莹
  “以前的大棚都旧了,有的地方一下雨还漏水,蔬菜品质差,卖不上价,有时烂在地里没人要。再看现在的大棚,又大又结实,种出来的蔬菜不仅品质好,产量还高,成了我们增收的‘金饽饽’。”提起新建成的高标准蔬菜大棚,陵城区丁庄镇前王村村民王金华赞不绝口。
  丁庄镇依托“绿韵田园”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通过支付补偿款等方式拆除废弃、老旧大棚,在前王村改造建设了20座高标准大棚,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同时,大棚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村集体实现年增收10万元,帮助2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
  前王村高标准蔬菜大棚建设是丁庄镇盘活农村集体“三资”、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丁庄镇围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盘活利用,结合闲散废弃坑塘集约利用、重点项目引进等,打出“清、管、用”一套组合拳,让沉睡的资源“苏醒”过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全面清查,摸清家底。农村“三资”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但过去由于底数不清、权属不明等问题,不少资源处于闲置、低效利用状态。丁庄镇将“三资”清查列为重点任务,组织力量摸排。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核查,精准测量闲置坑塘、土地等资源的位置与面积。同时,逐户走访村民,查阅历史资料,厘清问题资源的权属关系。对发现的问题,丁庄镇组建多部门协同的整改队伍,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依法依规推进闲置资源的管理和盘活。截至目前,已累计清理收回闲散低效坑塘2000余亩,拆除废旧大棚35个,清理各类低效闲散土地400余亩。
  规范管理,扎紧制度“笼子”。丁庄镇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对于收回的坑塘、腾退的土地等资源,统一登记造册,建立“一村一账”动态数据库,完善“三资”管理台账,实行动态化管理。在资源再利用、招引项目等环节,丁庄镇严格规范流程,所有项目均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保证过程公平、公正、透明。并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集体资产进行科学评估,确定资产价值,引入匹配项目,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光伏产业等,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同时,成立监督小组,确保每一笔资产都管得好、用得活。
  高效利用,释放发展活力。丁庄镇积极探索资源利用新路径,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唤醒“沉睡”资源,实现变“闲”为“宝”。截至目前,已引进3个项目。其中,智能化循环水养殖项目,着力构建“水上光伏发电、水下生态养殖、岸上文旅融合”的立体化产业模式,全力打造渔光旅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项目一期已投产,集成应用水质智能监测、生物净化循环、物联网精准投喂等前沿技术,同步开发渔事体验、科普研学、光伏观光等多种衍生业态。二期正在建设中,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7.4亿元。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沉睡资源巧盘活多生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经济·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