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发展群众体育 打造“活力德州”
  

本报评论员

  初夏时节,万物竞发,全民健身运动正当其时。5月10日,德州市第十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市体育公园隆重开幕。这场为期7个月的盛会,设置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20余项赛事,覆盖各年龄段、各行业人群,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点燃全民健身热情,为城市注入蓬勃活力。
  群众体育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也是现代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特色体育名城建设为引领,连续两年把丰富群众体育活动纳入重点民生项目,先后投资20余亿元用于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万余场次,培育出海峡两岸八极拳交流大会等特色鲜明的本土赛事品牌,成功举办中国板式网球巡回赛等精品赛事。丰富多彩的赛事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运动已经成为德州的鲜明底色。每天清晨,公园里跑步的身影、广场上舞动的旋律、球场上挥洒的汗水,无不展现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随着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群众的体育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如何激发运动热情、优化服务供给,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成为新时代的必答题。德州市主动作为,将“活跃基层群众文体生活”列入2025年民生实事,并于3月1日正式实施《德州市全民健身条例》,以法治护航全民健身。截至4月底,全市12个县市区公共体育场馆全面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今年前四个月,举办各类赛事2621场次,群众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全民健身运动会是德州群众体育的重要品牌,更是推动全民健身的优质平台。以此次盛会为契机,我们务必乘势而上,进一步集聚全市上下的资源和力量,在细微处下功夫,在精准上做文章,着力补齐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短板与弱项,让健身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比如,有市民反映家门口健身场地不够多,周末想打球场地不够用。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构建更高水平、更广覆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15分钟健身圈”从“有”向“好”升级,让更多闲置空间变身运动场地。我市各类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但如何让开放时间更灵活、服务更贴心,仍需要不断探索。有的社区尝试错峰开放、线上预约,有的学校体育设施在节假日向公众敞开大门,这些好的做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只有真正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才能真正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更好地让体育资源“活起来”,惠及更多群众。此外,全民健身不能只靠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还要靠日常的“小而美”活动。社区里的广场舞联赛、企业间的职工篮球赛、乡村的趣味运动会,等等,这些接地气的赛事,往往最能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政府要做的就是搭建更多平台,鼓励基层自发组织,让运动成为邻里交流、城乡互动的纽带。
  说到底,发展群众体育,政府不能唱“独角戏”,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无论是完善设施、优化服务,还是丰富活动,最终目的都是让运动成为群众生活习惯。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人民持之以恒、共同努力,德州的全民健身事业一定能迈上新台阶,“运动之城·活力德州”也将叫得更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发展群众体育 打造“活力德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