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大学生心脏骤停,德州多方协作、全力救治,90分钟恢复心跳、29天出院——
为了一名学生的生命
  

□本报记者 王志强 刘德坤
  “我赶到医院的时候,看到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在。当时我感觉,你们把我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孩子来这所学校来对了。”4月30日上午,赵刚(化名)的父亲专程从东营来到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表达谢意,并送上一面锦旗。
  赵刚是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2023级机电一体化专业(1)班学生。3月8日,19岁的他突发疾病,先后经历90分钟心脏骤停、多器官衰竭、严重肺炎等生死关头,学校、医院、政府部门共筑“绿色生命通道”为生命接力。最终,赵刚于4月6日顺利出院,目前正逐步康复。
7分钟惊魂宿舍里的生死时速
  时间回到3月8日19时33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2号宿舍楼2246室内,赵刚正坐在马扎上吃晚饭,面前的小方桌摆着泡面和熟食,手机视频通话中传来乡音。突然,一阵突兀的异响打破了夜的宁静。
  正在对面用餐的陈泽抬头瞬间,目睹了终生难忘的一幕——赵刚后仰倒地剧烈抽搐,方桌掀翻,汤汁四溅,地面一片狼藉。
  “赵刚!怎么了?”
  四个“05后”男生立即进入应急状态。陈泽箭步上前实施急救,闫恩顺拨通120急救电话,贺树杰与李云轩默契配合:前者检查电源排除触电风险,后者冲出宿舍寻求帮助。
  “是呛食吗?”清理口腔异物后,陈泽与贺树杰交替实施胸外按压——这得益于学校电工专业首节开设的急救培训课程。
  19时35分,德州市中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岳娜子接120指挥中心调度,与闫恩顺取得联系。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微弱后,岳娜子远程指导学生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19时41分,救护车到达宿舍楼下,医务人员和学生们立即将赵刚抬上车。
  经初步检查,患者呈现濒死呼吸状态:瞳孔散大,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不可闻。
  “考虑心源性猝死!”岳娜子当机立断,转运途中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同步建立人工气道,清理呼吸道,并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90分钟复苏急诊室就是战场
  19时44分,正在广场散步的辅导员李晓辰接到学生电话后,立即向电气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田树军汇报情况,随即驱车赶往医院。
  与此同时,消息迅速在学校传开。学校即刻成立应急小组,一边与医院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救治情况,一边紧急调配校内资源,为救治提供全方位支持。在德州市中医院,一个专门抢救团队迅速成立,医院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从家中赶回医院指导抢救。
  19时45分,急救车抵达德州市中医院。医护人员紧张有序投入抢救,持续给予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术、呼吸机辅助通气及肾上腺素静脉推注,但患者窦性心律仍未恢复。
  “一定要坚持住!”救治中,急救团队始终没有放弃。气管插管时观察到的自主呼吸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等体征,均提示着医学意义上的复苏可能。
  其间,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以及电气工程系、学生处、保卫处等负责同志均第一时间到达医院,密切关注抢救进度。为更好地掌握病因,20时50分,学校拨打110报警,求助公安部门对赵刚病发时的晚餐进行取样化验。市公安局天衢新区分局主要负责同志迅速赶到医院,详细了解情况,安排取样化验。
  校方不惜代价的保障,院方全力救治的医疗承诺,公安机关专业研判的呵护,共同构筑起生命防线。这场与死神的拉锯战持续至21时03分,当岳娜子下达第22剂肾上腺素使用医嘱后,监护仪突然发出警报。
  “快看!”她紧攥同事手臂——持续90分钟的濒死直线心电图出现了规律电波,随后转为窦性心律。急救室内爆发出短暂而激动的欢呼,随即被凝重取代: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仍是横亘在生存之路上的险峰。
  21时18分,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此时患者持续昏迷,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副主任医师陈鹏回忆,“我们立即启动高级生命支持及复苏、重症多系统多模态监护、院内多学科会诊,并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
  家长到达医院后,看到学校、公安机关的众多人员,声音颤抖地说:“学校对孩子这么负责,我们一家非常感动,让领导、老师们受累了。”
  为整合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学校、医院和家长商量,拟邀请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重症医学科知名专家进行会诊。23时42分,学校联系市教育局、市政府值班室汇报情况,得到大力支持和指导。
  至3月9日3时,赵刚生命体征趋稳,却面临新危机:大量补液后仍呈无尿状态。重症医护团队预判为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在实验室指标证实诊断后,连夜启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至3月9日8时许,患者肾功能指标已有初步好转。
29天守护多学科联动创造生命奇迹
  3月9日9时,德州市中医院启动院间多学科会诊机制,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夏建光参与诊疗。经全面评估,夏建光建议:“患者当前符合转诊指征,建议转入我院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治疗。”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3月9日11时45分,赵刚通过危重患者转运系统转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重症监护室。
  “入院时患者心率130次/分,收缩压80mmHg,舒张压50mmHg。”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小强介绍,“实验室检查显示,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均超出检测上限,符合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诊断标准。”
  治疗团队采用精准化医疗方案:实施机械通气支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目标导向性液体管理联合血管活性药物调控。张小强特别说明:“患者来到ICU时,ECMO团队已然就位,但鉴于患者无恶性心律失常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稳定,暂没有应用ECMO支持,该设备可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支持,以维持患者生命。”
  这场生命的“拔河”在细微处惊心动魄。3月12日凌晨,赵刚突发高热,心率增快,氧合指数持续下降,呼吸机参数不断攀升。睡梦中被叫醒的夏建光一边赶往医院一边指挥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CT结果提示重症肺炎,他立即决定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灌洗液培养结果提示腺病毒合并耐药菌感染,ICU医疗团队根据培养结果及时调整了抗生素方案。
  经多学科协作救治,3月21日,患者成功撤掉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4月6日下午,赵刚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达到出院标准。
  “再造之恩,永生难忘。”出院那天,不知如何表达感激之情的赵刚父亲给张小强跪下了。这场持续29天的生命护航,最终谱写出现代医学协同救治的动人篇章。
◆短评
  生命接力尽显德州温度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中,我们触摸到了德州这座城市的温度。
  同学施救,医护死守,专家驰援;校方庄严承诺,公安“闪电”排查,政府应急支持,这场90分钟的生死竞速,每个环节都闪耀着生命至上的光芒。救护按下“快进键”,死神按下“暂停键”,这既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城市文明的集中展现,是大德之州、守望相助的一幅生动画卷。
  德州以“德”为名,忠、孝、情、义、诚、信的厚德之风世代传承。在德州,德是最美的风景。真诚友善、众志成城,人情味浸润城市肌理,融入城市精神,涵养内在气质,每一次困境中点亮的光,每一双紧急时刻伸出的手,每一个危难中澎湃的真情,都凝聚着向善向上的内生力量。
  处处暖意融融,彼此心手相牵。这些点亮的光、伸出的手、澎湃的真情,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了一名学生的生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