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完成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妇科手术

医生利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手术


  

□本报记者邢仁宇 本报通讯员李梦娇
  3月初,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手术室内,团队成员成功实施全市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妇科手术。
  患者吴女士因绝经后阴道仍频繁出血来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腹腔镜下的全子宫切除术我们已经开展多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吴女士体型肥胖,给手术的开展造成了很大阻碍。”妇产科执行主任王晶介绍,大体重患者由于脂肪在腹部大量堆积,腹腔更加狭窄,腹腔镜需要穿过“脂肪迷宫”才能进行病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此外,传统手术需要通过向腹腔打入二氧化碳使腹腔膨胀,以提供更大视野,而大体重患者需要打入更多气体才能达到效果,这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妇科团队决定使用达芬奇机器人为患者开展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可以360度旋转,操作灵活,能够在低损伤的前提下到达更深的部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像上可以实现裸眼3D,让操作手术时的视野更立体、清晰,微小血管和组织结构清晰可见,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传统腔镜手术可能需要医生全程站立,而有了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主刀医师和助手不用全程站立,减少了因疲劳导致的操作僵硬。
  术前,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宋坤等专家团参与手术方案制定,两院团队联合成立协作组,整合病例资料、麻醉方案及护理流程,确保手术安全。术中,医生利用达芬奇机器人放大视野和精细操作的功能,推开层层肠管、脂肪,直达病灶,在最低损伤下完成了子宫切除。
  为确保癌细胞未向其他部位转移,团队成员还使用荧光探测法精准定位淋巴结。“原发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首先必经前哨淋巴结,如果这里没有发生癌变,就意味着其他淋巴结不需要切除。”王晶介绍。经病理活检,吴女士前哨淋巴结未发生肿瘤细胞转移,减轻了传统大范围淋巴结清扫造成的损伤。
  得益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的低创伤特点,患者在术后第3天便活动自如,一周后顺利出院。
  “这是我市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妇科手术,相信随着技术的突破,将有更多患者受益于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王晶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市完成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妇科手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