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老人肛周反复流脓,就医时被“揪出”癌症病灶,医生建议——
40岁以后定期进行肠道筛查
  

□本报记者陈锟 本报通讯员李照起
  “没想到来医院一趟,不仅治好了‘老毛病’,竟然还发现了癌变病灶!多亏医生的检查,不然再这么耽误下去,真不敢想……”3月15日,在德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德州市肛肠医院),61岁的张大妈通过微创手术,顺利切除了乙状结肠肿瘤,不仅消除了长达3年的难言之隐,更为她消除了癌症病灶对健康的威胁。
  3月10日,张大妈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医院就诊。“反反复复三年多了,也不好意思跟别人说。”张大妈唉声叹气。她的肛门周围一直反复破溃、流脓,时好时坏,严重影响了生活。
  “每次出门前,我都要再三检查,生怕别人闻到什么怪味儿。平时疼得厉害时,更是坐不下、躺不下,别提多难受了!”张大妈说,尝试过各种偏方,也涂抹过许多药膏,可总是治标不治本,一直默默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几天前,张大妈肛周再次出现肿痛、破溃流脓症状,比之前更加严重。家人急忙陪同老人到医院就诊。
  结合检查结果,肛肠二科主任马爱文确诊老人患有肛瘘。“这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主要由直肠和肛管周围的感染性脓肿引发。”马爱文解释,患者会出现肛门部疼痛,严重者会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考虑老人患病多年,且偶尔出现便血,马爱文建议进行肠镜检查。当显示“结肠癌”(乙状结肠化腺癌)的病理检查结果摆在眼前时,张大妈一时傻了眼。
  “您放心,好在发现得早,还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咱这回一台手术解决两个问题,保证让您有个幸福的晚年生活。”马爱文几句话语让张大妈心里的重担轻了许多。
  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前,面对张大妈高龄并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肌桥等多种基础疾病的情况,医院内一科、肛二科、肛三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科室进行会诊,制定了个性化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案。
  3月15日,手术如期举行。医生在患者腹部打了4个约直径0.5厘米的小孔,随着腹腔镜的镜头逐渐伸入体内,精准锁定乙状结肠下端的一个像李子般大小的肿物,并进行切除。
  “乙状结肠肿物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很多患者会因为忽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马爱文提醒,过了40岁要定期进行肠道筛查,如结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乙状结肠肿瘤非常重要。他建议市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等。如果出现持续性肛肠或肠道疾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40岁以后定期进行肠道筛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