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力引擎
——我市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黄庄立交桥至三十里铺大桥北段道路提升工程全线贯通,拓展了城市南部发展空间。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杨德林 本报通讯员李媛歌 贾瑱
  130余公里“两河牵手”生态廊道全线贯通,长河公园及其续建工程、体育公园等相继投入使用,德州工程职业学院、体育运动学校等建成投用……自2021年8月起,我市着眼于深化改革、扩大投资消费,成立重点项目建设总指挥部聚力攻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3年多时间,先后将96个具有标志性、带动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清单重点推进。截至2024年底,64个项目竣工投用,完成投资462.05亿元。先进制造业强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食品名市、特色体育名城等建设全面开花,重点项目已然成为支撑德州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引擎。
落实重大战略 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我市立足未来看当前,跳出项目抓项目,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谋求新突破,抢抓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深挖大运河文化内涵,建设德之韵运河文化博物馆,统筹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让苏禄王御园、四女寺等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实施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完成9100亩造林、130余公里堤顶路建设,聚力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全面擦亮“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城市新名片。
  抢抓现代水网建设机遇,启动全域水系连通工程和生态水系建设,每年盘活水资源5亿立方米,大幅提升我市水资源循环利用及城区防洪排涝能力。主城区供水工程提前试通水,实现丁东、丁庄、大屯3个水库长江水、黄河水双水源、双管道供水,满足未来10年市区发展用水需求。
  抢抓国家政府专项债投向领域扩大机遇,在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农林水、社会事业、市政和产业园区、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谋划重点项目26个,一批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重大工程建成使用,实现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
  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我市超前谋划,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为城市发展带来充足空间。以“三区三线”空间要素整合为契机,将重点项目用地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出,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争取最大空间支持。德城区、天衢新区新增城镇开发边界118.22平方公里,为未来15年的发展留足了空间。
  紧紧围绕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型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特色体育名城等目标,高水平高质量谋划实施重大项目。新建东部医疗中心、市传染病防治中心等4个医疗项目,增加床位3812张、就业岗位6761个。9个新建物流会展项目加快推进,金茂源快递电商产业园、凯德现代冷链物流园区投入使用。建成德州首条国际马拉松赛道,并成功举办马拉松赛和自行车公路赛等赛事。
创新机制增活力 持续掀起建设热潮
  当下,备受关注的中心城区三八西路下穿京沪铁路项目现场一派火热场景,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破解长期制约德州城市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我市确立“一盘棋”思想和上下联动机制,各部门加强协作、聚力攻坚,成功使这一项目立项获批。
  重大项目建设难题多、涉及部门多,必须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合力攻坚突破。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谋划、高位推动,成立重点项目建设总指挥部,明确分工,细化责任落实,在坚持纵向领导体制不变的基础上,将项目责任部门、建设单位、服务保障单位、所在地政府等纳入指挥部,在指挥部内部以及与服务保障组之间构建起横向协调体制,减少了层级,打破了部门单位界限,打通了协调路径,组成目标共同体,凝聚起攻坚合力,实现由“单兵”作战向“多兵种”协同出击的改革性转变。
  市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创建问题即时直报“直通车”制度。总指挥部在8个建设单位建立问题直通车联系点,企业即时直报困难,压缩了问题解决时间,提高了推进效率。创建问题一线发现机制。市推进保障办公室和指挥部办公室深入企业、工地、现场开展一线调研,主动发现排查问题,对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及时纳入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创建重点项目堵点卡点问题闭环解决“五步工作法”,减少中间环节,做到及时化解。通过对堵点卡点难点的直通直报直达,及时扫除了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障碍。
  我市一体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科学绘制项目全周期进度图、保障图“两张图”,打造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三全”管理模式,做到任务目标、要素保障、问题解决、责任主体、督导考核的科学配置、精准衔接、高效推进,实现项目全周期推进流程化、完成时序刚性化、责任链条清晰化,保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在全新的管理机制推动下,3年多来,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周期均压缩40%以上。
强化服务保障 助力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临武高速公路项目于2021年5月7日正式启动前期手续,2022年3月10日获核准立项,历时10个月完成的各类开工前手续涉及74个单位59个大项,审核审查流程270余项,平均约合1天完成1项前期手续,较全省高速公路一般18个月的前期手续办理周期提前了8个月,刷新了山东省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最快纪录。
  为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我市注重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建立征地用地规划、行政审批、资金筹措等服务保障机制,将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向重点项目倾斜,将有限资源用于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凝聚起重大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落实一线调研督导机制,各责任单位和施工企业深入项目现场细致排查问题,多渠道发现堵点,协调联动、同向发力破解难题,全力护航项目早立项早开工早投用。
  我市在全省首推要素保障前置配置改革,按照项目推进全周期全要素全环节“三全”管理流程,项目谋划阶段即绘制全流程“保障图”,从地方政府、审批部门、建设单位等多个角度,逐环节梳理、逐要素剖析、逐问题研究,形成涉及立项、各类评估评审、方案设计、图纸审查、招标等全要素清单130项,确保项目定了就干、干就干成。
  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我市各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务服务制度改革。创新“容缺+并联”办,对44个审批事项实行“信用+承诺+容缺”三联动极速办,30分钟内为东部医疗中心二期项目办理施工许可证。创新施工许可手续“分段”办,对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建筑主体结构前提下利用老旧建筑及非经营性小型施工的主体实行“豁免”办,实现“拿地即开工”。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力引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