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政法机关立足职能,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持续发力——
优化营商软环境 锻造发展硬实力

  记者张明昭 通讯员梁晨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全市政法机关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动全市政法机关以强有力的政法担当释放司法效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和保障。
  高位推动 清单管理
  跑出改革“加速度”
  3月2日凌晨2点,禹城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依然灯火通明。法官通过“云晤”智能庭审系统,为某机械制造企业的专利侵权案进行跨省证据保全,这种“24小时响应机制”大幅压缩了知识产权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
  依法惩治侵害企业权益犯罪,守护企业经营秩序,是我市政法机关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
  聚焦现代化强市建设、服务业攻坚行动等重点工作,我市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先后出台政法机关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10个方案和意见,开展全市规范行政执法“四个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进送法进企、结对帮扶活动,主动化解企业风险、优化法治供给。
  今年,市公安局推出机动车注销“一件事”改革,市司法局推出规范涉企执法等“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均以问题为导向,直击企业痛点。这种“高位推动、清单管理”的模式,让改革从“纸面规划”转化为“地面实景”,形成了“部门领题、全市解题”的攻坚合力。
  快速联动 刚柔并济
  亮出护企“组合拳”
  胜诉权益兑现是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
  市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厚植“人人、事事、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将“做实立审执一体化衔接配合,推进涉企买卖纠纷全流程实质化解”作为“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通过成立涉企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联动中心,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全面提升涉企案件审执质效,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执行环节,依法采取多种强制执行措施,对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形成强大威慑。同时,充分考虑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求,采用“活封”“活扣”等柔性执行方式,最大限度减少诉讼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既需要打击治理的“刚”,也需要能动治理的“柔”。乐陵市涉企纠纷调解中心创新“行业专家陪审团”制度,让87%的商事纠纷在诉前成功化解。某光伏企业因债务问题与合作伙伴产生纠纷,在调解中,新能源方面专家从专业角度认真解析合同漏洞,帮助涉事双方当场达成和解协议,促成继续合作。
  有精度更有温度
  书写服务“新篇章”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完了多项业务!”近日,市民张先生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专区,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个人驾驶证、身份证更换业务。
  去年以来,市委政法委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组织全市政法机关走访企业1万余家、各类商会500余家,联系对接工商联等部门500余次,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1000余条。
  全市公安机关聚焦“发展所需、公安所能、企业所盼”,深化打造“快办、办好、群众满意”政务服务品牌,让服务经济发展有精度更有温度。开展交管服务精细化提升行动,打造主城区“十横五纵”绿波网,建成大货车国省道临时停靠服务点40处,有效提升交通运输效能。优化车管服务,率先在全省推进车检“一件事”改革,车检效率明显提升。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及派出所、车管所大厅公安窗口全部落实“一窗通办”,可通办、网办业务260余项。全市12个县(市区)、10个中心镇实现公安政务服务实体进驻全覆盖,形成15分钟公安办证圈。创新打造“综合咨询”窗口,提供兜底服务,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
  我市检察机关聚焦重点人群、重要领域、民生突出问题,深耕“德润民心”品牌,为合法权益“撑腰”,为长远治理“出招”,推动民生司法保障专项行动持续走深走实。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市检察机关紧盯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依法受理各类民事检察案件456件,立案办理民生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73件,以履职办案实绩提升民生司法保障工作实效。
  市司法局成立“法治体检”服务队,3年累计为3700余家企业排查出1.2万个法律风险点。该局研发“合规性自测”小程序,自动识别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等9大类47项风险,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推广“德企行”平台,全市执法部门入企检查次数下降30%。
  循法而行,励精图治。2025年,全市政法机关将奋力向前,汇聚起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提供“硬支撑”、夯实全市经济发展“软实力”的强大法治合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优化营商软环境 锻造发展硬实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