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这些坏习惯正在“偷走”你的听力
  

□本报记者唐志梅 本报通讯员张月华
  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健康聆听,无碍沟通”。俗话说“一聋三分痴”,足见听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有些不起眼的习惯,对听力损害极大。就此,记者采访了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静,请她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哪些坏习惯正“偷走”我们的听力。
  耳机看似隔绝了外界喧嚣,却让耳蜗承受着高强度的声波冲击。王静介绍,佩戴耳机已成为现代人常态,但是当入耳式耳机的音量突破85分贝警戒线,相当于把电锯的轰鸣声直接灌入耳道。更可怕的是有人整晚戴着耳机睡觉,这种持续声波攻击会直接破坏听觉毛细胞。建议记住“60-30法则”:音量别超60%,每30分钟让耳朵休息5分钟。
  掏耳朵的棉签是耳道健康的隐形杀手。王静回忆,自己曾在一名就诊患者耳朵里取出过沾有血渍的棉絮团,这些纤维残留在耳道深处,可能引发真菌感染。她说,棉签掏耳朵时,会将耳垢推向鼓膜,形成医学上的“耵聍栓塞”,形成听力障碍。“耵聍对外耳道有一定的杀菌和保护作用,无需经常清理。”王静提醒说,清理时应使用专业工具。
  厨房里的隐形声波危害常被忽视。破壁机工作时发出的高频噪音可达90分贝,相当于站在割草机旁工作。生活中常接触的吹风机噪音更隐蔽,持续15分钟85分贝的吹发过程,相当于让耳朵承受了1小时重金属摇滚的冲击。建议操作相应电器时,佩戴降噪耳塞。
  感冒时,擤鼻涕动作不当也损伤听力。同时捏住两个鼻孔用力擤,会让耳道压力瞬间爆表,可能引发中耳损伤。正确做法是按住一边鼻孔,轻轻擤完再换边。
  当代年轻人的“熬夜修仙”正在摧毁听觉神经。王静表示,在接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中,近四成发病前至少连续3天睡眠不足。持续缺觉会导致内耳血管痉挛,听觉神经如同断电的精密仪器,在某天突然停止工作。因此避免熬夜,也是对听力的一种保护。
  忽视耳毒性药物的安全提醒。王静表示,很多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仅凭经验,却不阅读说明书,忽视了药物的耳毒性提醒。“长期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会抑制耳蜗代谢,布洛芬过量使用可能引发耳鸣,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有可能将一次普通的腹泻治疗转变为听力损害的危机。”因此王静建议,吃药前先看注意事项,保护耳朵从认真读说明书开始。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这些坏习惯正在“偷走”你的听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