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雨水养生 健脾祛湿护阳气
  

□本报记者邢仁宇 本报通讯员王琰
  2月1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从这天起,降雨开始增多,天气逐渐回暖。这一时节昼夜温差大,湿气渐重。在中医看来,此时人体易受外界湿邪侵扰,脾胃功能易受影响。雨水时节,吃、动都有哪些讲究?记者采访了德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治医生牟倩,了解雨水节气中的中医养生之道。
  调养脾胃,祛湿为先。雨水节气,饮食调养应以健脾利湿为主。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此时宜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多吃些具有健脾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薏米、红豆等,这些食物能有效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湿气。此外,雨水时节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和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动中求健,驱散湿寒。雨水时节,适量的运动是提升阳气、驱散体内湿寒的良方。推荐选择一些轻柔且能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或是散步、慢跑。选择已有草木发芽生长的公园、步道进行这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让心情舒畅。记得运动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以防寒气入侵。
  调畅情绪,顺应春生。春季属木,与肝相应,雨水时节,肝气渐旺,人的情绪也易波动。中医强调“情志养生”,认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健康之本。可以多进行户外活动,亲近自然,让心情得到放松。读书、听音乐、练习书法等也是调节情志的好方法,能帮助我们平息内心的烦躁,培养平和乐观的心态,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
  此外,牟倩提醒,雨水过后温度虽有所回升,但仍处于早春阶段,天气时暖时寒,气温较低,且昼夜温差大,湿度有所增加。由于天气转暖,人体毛孔逐渐张开,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相对减弱。这段时期,人们不宜急于脱下冬衣,而应继续注重防寒保暖,以免受风寒侵袭,导致风寒感冒。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雨水养生 健脾祛湿护阳气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