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新学期,关注疾病预防、心理调适、合理膳食——
这份健康指南请查收
  

□本报记者唐志梅 本报通讯员季冬 张月华 杜秋乐
  目前我市中小学均已开学,孩子们回归校园生活,健康管理成为家长关注的重点。春季气温多变、学习节奏调整、饮食习惯改变……都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多家医疗机构的相关科室医生,从疾病预防、心理调适、膳食营养三方面为家长和学生送上实用指南。
防控疾病 养成“手卫生”习惯
  “开学后教室人群密集,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呼吸道和接触性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于刚提醒,春季校园需重点防范三类疾病:流感等呼吸道疾病、诺如病毒引发的肠胃炎、水痘等皮肤接触性传染病。
  于刚建议,家长应每天观察孩子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咳嗽、腹泻或皮肤疱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暂缓返校。对于易感儿童,可在开学前接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建立免疫屏障。在校期间,学生需养成“手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家长可为孩子准备含7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并叮嘱避免用手揉眼睛、抠鼻子。
  学校方面,建议每天为教室通风2至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餐具、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需定期消毒。于刚特别提醒:“近期诺如病毒高发,孩子呕吐或腹泻后,家长处理污染物时要戴手套,用含氯消毒液消毒环境、通风,防止家庭内传播。”
从“心”出发 更快适应学校生活
  开学后,不少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甚至抗拒上学的情况。市第二人民医院精卫一科副主任王婷婷指出:“从假期松弛状态切换到紧张学习节奏,心理落差易引发焦虑。家长应避免简单说教,帮助孩子建立‘缓冲带’。”
  她建议采用“三步调整法”:尽快同步学校作息,每天早睡早起,时间向前调整15分钟;与孩子共同商量新学期计划,将大目标拆解为每日可完成的小任务,如“每天背诵10个单词”;设立“情绪减压时间”,允许孩子放学后先进行半小时运动或兴趣活动,再投入学习。
  对于低学龄儿童,王婷婷推荐家长带领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给父母或玩偶当‘小老师’,复述课堂知识,既能巩固学习内容,又能缓解压力,更快适应学校生活。”针对中学生,她提醒家长警惕“隐性焦虑”:“若孩子频繁抱怨头痛、腹痛,或出现暴饮暴食等行为异常,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需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营养早餐 提升全天学习效率
  “早晨7点至9点是胃肠吸收黄金期,一顿优质早餐能将孩子全天学习效率提升30%以上。”宁津县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赵维元强调,早餐需包含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三大要素,可遵循“三色原则”:白色(牛奶或豆浆可补充蛋白质)、黄色(全麦面包或燕麦可补充碳水化合物)、绿色(蔬菜或水果可补充膳食纤维)。
  对于挑食儿童,赵维元建议,可将蔬菜切碎混入蛋饼或饭团,用卡通餐具增加进食兴趣。他还特别提醒:“切忌用糕点、饼干代替正餐,高糖食物会导致血糖骤升骤降,影响上午注意力。”
  赵维元特别指出常见误区:“很多家长认为喝粥养胃,但白粥营养密度低,建议加入杂粮、瘦肉或菌菇。牛奶过敏的孩子可用豆浆替代,但需搭配鸡蛋补充蛋白质。”她同时呼吁学校关注午餐搭配:“学生餐应减少油炸食品,每周至少安排两次深海鱼类,补充DHA促进脑发育。”
  面对新学期的挑战,三位医生共同建议:疾病预防重在“早发现、早隔离”,心理健康贵在“缓过渡、多倾听”,膳食营养赢在“巧搭配、可持续”。家长应与学校保持沟通,定期检查孩子视力、脊柱发育等情况,用科学方法守护健康成长之路。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这份健康指南请查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