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雪后遐想
  

□满春重
  纷纷扬扬的雪下了一整晚,早晨起床后,拉开窗帘,站在阳台上,放眼望去,雪后阳光下的城市银装素裹,洁白无瑕。公园里的树枝上“梨花”怒放,对面鳞次栉比的楼房宛如披了婚纱的新娘,透着纯洁的美丽。这时的公园里,空无一人,大街上没有了平日的车水马龙,稀疏行驶在马路上的汽车如甲壳虫般缓缓蠕动。
  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浮想联翩……
  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毛主席那首大气磅礴、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在百草枯萎、万木萧瑟、山河凝滞、千里冰封的寒冬季节,一场漫天飞舞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北国,“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待雪霁日出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皑皑白雪装点得“江山如此多娇”。透过这壮丽的北国风光,伟人看到了今朝的“风流人物”和他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这个冬天的那场雪早已融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化作了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化作了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和一定能够达到的决心和信心!
  读过许多古今文人关于雪的文章和诗句,有洛阳城的雪,终南山的雪,天山的雪,幽燕的雪,塞外的雪,江南的雪;有边关的雪,有庭院的雪;有“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的雪,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雪;有“大雪满弓刀”的豪迈,也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惬意,等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古至今,人们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视角、怀着不同的心境、基于不同的企盼看雪赏雪写雪,虽无领袖的那种博大胸襟和豪迈气概,却不乏对雪的喜爱和赞美。
  我也爱雪。每到冬天,便盼着一场飘飘洒洒的瑞雪。小时候爱雪是因为有了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长大了爱雪是因为可以赏美景、盼丰年。没有雪,北方的冬天荒凉枯寂,犹如满脸皱纹、干瘦如柴的老太婆,与南方少女般的青山绿水相比缺少了生机和活力,而一旦山河大地被银装素裹,感受便大不相同。皑皑白雪不仅为北国大地换了容颜,更为山川万物注入了神韵。
  对于未曾见过雪的人,雪后的美景尤为诱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武城县政府工作时,县棉纺厂与澳大利亚一家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欲将其在印度尼西亚的一家纺织企业迁至武城。当时我带领县直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同志赴印尼实地考察。正式签署协议后,我们与负责项目建设的曾先生沟通具体事宜,计划中秋节前后实施设备搬迁。曾先生祖籍福建,是华裔印尼人,从未到过北方,因此对北方充满了好奇与疑虑,座谈中他问:“你们那里冬天是不是很冷?”我们告诉他,我们那里一年四季分明,冬天自然冷,但请他放心,室内还是很暖和的。您没去过北方,没见过雪吧?我们那里冬天雪景可是很美啊!谈到雪,他显得特别感兴趣,满眼期待,表示要尽快推进项目,尽早欣赏美丽的雪景。随着四百台织布机运抵,曾先生如期而至,住进了棉纺厂的招待所。很快入冬,我天天盼着来一场大雪,了却曾先生赏雪的心愿,但天公不作美,那个冬天竟未飘过一片雪花。客人未能如愿赏雪,仿佛是我的过错,内心总有一丝莫名的愧疚。未等次年冬日来临,我便调任外县,此后再未见过曾先生,不知他是否实现了赏雪的心愿。此刻,我真想成为魔术师,将他变到身边,与我一同站在阳台上,欣赏公园里和这座城市的美丽雪景。
  与许多人的浪漫不同,农民也爱雪,但他们爱的是雪带来的丰年之兆。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在过去靠天吃饭的年代,来年小麦的丰收离不开入冬后那场大雪。
  雪有时候也会带来不便甚至灾害,尽管如此,尽管不同的人看雪的角度不同,对雪的感悟不同,但千百年来,人们始终爱雪、赏雪、赞雪。
  每一场瑞雪不仅将生命融入土地,更浸润人们的心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雪后遐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