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盘活闲置宅基地 赋能乡村振兴
  

□夏东升 万传泽 谷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及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坚持稳慎推进,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村宅基地改革要守住底线。农村宅基地和住宅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重要财产,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宅基地制度改革关乎农民切身利益,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坚持“稳慎”原则,保持历史耐心,以时间换空间,既要充分尊重农民退与不退的意愿,也要充分尊重其如何退的意愿。在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问题上,要严守政策底线红线,要给进城农民留后路,切实为农民长远利益着想,消除其退出顾虑。
  突出潜力挖掘,推进土地集约利用。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生活,农民变市民,农村宅基地闲置普遍,挖潜潜力很大,有效盘活利用对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十分关键。应协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及闲置宅基地资源调查,全面摸清闲置和低效利用农村宅基地的底数,建立农村闲散土地和闲置宅基地台账,强化数据共享应用,并结合人口变化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同时,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放活机制,支持镇村通过村民理事会,将宅基地申请、管理、使用、收益等纳入村规民约,引导一户多宅村民主动退出。此外,要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合整治工作将零星、插花的小块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归并为大宗地块,高效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赋予农民更大的土地增值收益。
  注重因地制宜,加快多元化开发。我市未来城镇化空间广阔,会有更多农民到城镇居住,农村“空心化”问题将持续加剧,但仍有部分群众会在农村长期居住生活。因此,盘活利用低效宅基地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于城区近郊和乡镇驻地附近的村庄,要利用地缘优势,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周边村庄现有宅基地实施“存量更新”,对住房风貌和周边基础设施进行特色化、差异化改善提升;支持农户翻建住房,对富有历史年代感的老房子等建筑进行保护,留住更多“乡愁乡韵”。对于远离城区、交通不便、公共配套服务不足、人口空心化严重且不在保留范围内的村庄,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可考虑通过宅基地换房、跨村联建、建设集中居住小区等方式,引导群众向中心村、镇驻地或城区集聚,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提升农民居住质量。
  强化政策保障,促进“宅基地经济”发展。在新发展阶段,宅基地的财产功能日益凸显。宅基地改革牵涉面广,既涉及国家、集体和个人,又涉及政府与市场、社会主体,从而形成不同利益诉求,亟须规范、协调。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宅基地用于经营活动的审批备案制度,明确流转方式、范围、登记事项和流程,推行流转租赁、入股合作、自主经营、自愿退出等多种模式,提高闲置宅基地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探索宅基地退出和利用利益补偿机制,对于直接转化为农用地、增加农村耕地保有量的给予一定补偿或激励;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金融信贷服务、落实技能培训、强化市场服务等措施,发展“宅基地+”模式,推动“边角经济”“文旅经济”“园区经济”“生态经济”等蓬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作者单位:市委政研室)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盘活闲置宅基地 赋能乡村振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