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加力提效 振兴乡村
——两会热点聚焦④

齐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记者孟志远 摄


  记者 邓静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力提效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代表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展开热议。
  持续深化“吨半粮”创建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德州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作为产粮大市,我市能在高基数上促进单产不断提升,难度可想而知。
  报告提出,实施单产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吨半粮”扩面提质。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立军表示:“稳面积、提单产才能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今年,我们要按照核心区、辐射区、带动区三个层次,实打实落实粮食种植面积;同时把单产提升作为主要抓手,把各项增产技术落实到每个地块、每一亩方田,实行帮包责任制,全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市人大代表、禹城市辛寨镇梁河新村党总支书记丁建广深有体会,他说:“如今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可以全程进行机械化作业,农户种地越来越省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建提升高标准农田100万亩,这将有效提升耕地产能,增强广大农户的种植信心。”
  就报告中提出的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100家,市人大代表、平原县王杲铺镇杲城合作联社理事长栗超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在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希望政府在融资贷款、农业保险覆盖、人才引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做强农业特色产业
  夯实富民增收基础
  我市农产品品类多、产量足、质量优,以本地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做好精深加工及流通,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食品名市,能够持续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政府工作报告就做强农业特色产业作出一系列部署。
  平原县是德州食品名市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坐落于该县三唐乡的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占地1.1万亩,目前已实现“打基础、见雏形”的阶段性目标。市人大代表,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卢明鹏表示:“中央明确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我们将争取、用好上级政策,建好高能级平台,为食品名市建设提供广阔空间。”
  在市级建设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的同时,各县市区也正积极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市政协委员、德州永盛斋扒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儒子建议:“各地要依托现有农业资源,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集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技术研发、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食品园区。同时,全力提升园区承载、辐射带动能力。”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市政协委员、夏津县林业发展中心森保站站长孔胜利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德州扒鸡、乐陵小枣、夏津桑黄等‘土特产’延长链条、提升品质。夏津县在国内较早掌握人工驯化栽培桑黄技术,建成国内第一个仿生态智能大棚,桑黄年产量达到了12吨。我们将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做好桑黄精深加工,让‘桑黄金’真正淌金。”
  强化片区示范引领
  拓展乡村发展新空间
  近年来,我市稳步实施“双镇百村”和示范片区建设,聚焦聚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要素畅通等重点工作,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拓展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推进中心镇、特色镇、区域合作重点镇建设。对此,市政协委员、市住建局村镇建设科科长李晓东表示:“近年来,我市超前谋划、高位推进,全力打造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德州样板’。全市初步形成了以10个中心镇为骨架,其他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中心镇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区域龙头作用日益凸显,打造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型动力源。”
  列席会议的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丰勇表示:“今年我市将统筹开展县域经济中心镇、产业发展特色镇、区域合作重点镇建设行动,打造邻边经济示范样板和产业发展高地。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进一步提升中心镇、特色镇、区域合作重点镇的人口承载力及中心村、特色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今年,庆云县确定了“一主一副三窗口”城市布局,“一主”突出城区发展首位度,“一副”巩固尚堂镇作为重点镇的先发优势,“三窗口”即常家镇、东辛店镇、庆云镇三个城市形象窗口。市人大代表、庆云县重点工作服务保障中心主任张学岗表示:“这一发展规划将打破区域壁垒,充分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推动企业集聚、优势集聚、产业集聚。我们将全力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相关要求,将更多‘边际效应’转化为‘边际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市政协委员、武城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淑莉认为,这是推动农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她说:“落实相关要求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要在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加力提效 振兴乡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两会专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