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刘女士因对疾病认识不足,错失胃部肿瘤最佳治疗时机,专家提醒——
身体的求救信号 千万莫忽视
  

□本报记者唐志梅 本报通讯员王晓军
  经过40多天的治疗,刘女士的肿瘤明显缩小,这一结果让她和家人重燃治疗希望。还记得在听到肿瘤已经大到无法手术时,刘女士曾一度想放弃治疗。
  事情要从2023年6月说起,75岁的刘女士因腹胀,到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在完善腹部CT检查后,胃肠外科医疗组长李蒙发现,患者胃壁黏膜下有一个直径3厘米左右的肿物,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他高度怀疑这是“间质瘤”——一种良恶交界性肿瘤,如果不及时手术切除,很可能会继续增大,并转移至脏腑。但听到医生建议尽快实施微创手术切除肿物后,刘女士及家属十分犹豫,一是害怕手术,二是认为单纯的腹胀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刘女士并未听从医生建议,决定自行口服药物。
  直到去年11月,刘女士腹胀症状加重,再次找到李蒙就诊。检查结果显示,胃部肿瘤直径已增至20厘米。“患者还伴有肝脏转移,自身的健康状况也不好,已经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李蒙说。
  虽然无法手术治疗,但李蒙仍积极想办法救治,为刘女士申请了MDT(多学科团队会诊),邀请医院肿瘤多学科专家团队综合分析研判。考虑到患者年龄大、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素质不佳等因素,最终决定利用放化疗加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手段,达到肿瘤体积缩小、控制肝脏转移的效果。“待肿瘤缩小到符合手术指征时再切除。”李蒙表示,经过治疗,目前刘女士的肿瘤明显缩小,症状减轻。
  “像体内的异常肿物或结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很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李蒙强调,异常肿物和结节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它们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因此,患者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身体的求救信号 千万莫忽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