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临南镇按照“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工作思路,发展特色种植,做强特色产业——
红链领航 番茄红产业兴
  

□本报记者李玉梅李艺刘振兴本报通讯员魏旭
  团队,根据专家指导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先进蔬菜种植技术,提高蔬菜产量与质量。统一社会化服务,近两年为农户协调办理“鲁担惠农贷”5145万元,缓解资金压力。
  徒骇河北,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一河之隔,连片的番茄种植大棚绵延铺展,蔚为壮观。
  “目前,临南镇有1.6万亩番茄种植大棚,年产各类番茄20万吨,产值6亿元。随着‘品味临南’区域品牌打响,临南番茄走进京津冀济,成为特色富民产业。”临邑县临南镇党委书记孔雪艳介绍。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德州蔬菜生产第一镇,临南镇发挥蔬菜产业种植优势,在推进番茄特色小镇建设中,创新打造“红链+”现代农业产业区域党建联合体,延伸链条,融合三产,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实现“临南突破”。
机关干部下沉基层一线 党建联合体带动产业抱团
  “镇上成立了党建联合体,专门给我们种植户提供服务,农科院的专家也定期到大棚指导,今年的产量和行情都很好,联合体让我们有了主心骨。”10月20日,在临南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户董培金说。
  “以前,种植户各自为营,凭经验种植,经济效益不高,限制蔬菜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我们把全镇机关干部凝聚到基层一线,班子成员全部挂包帮扶党建联合体,19名联合体干部下沉中心村办公,102名机关干部全部下沉至81个自然村,打破村庄、地域限制,把农户组织起来,用联合体来整合资源,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孔雪艳说。
  按照“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工作思路,临南镇成立了番茄“红链+”区域党建联合体,建设番茄产业党群服务中心,从组织、人才、技术、资源、资金等方面提供“组团服务”。选拔261名党员种植户、174名种植能手作为产业发展骨干力量,辐射带动600余名种植户加入联合体。
  “红链+”区域党建联合体依据全镇棚区种植规模、蔬菜品类、产业发展规划,将原来分散的棚区整合为“一园四区十大基地”,建设了凯盛浩丰德州(临邑)智慧农业产业园,夏口、振兴、解家、富源4个面积超过20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白官庄、刘双庙等十大基地,联合14个村庄、企业、合作社组成“产业同治”治理链条,每年开展两次品种种植规划,降低农户种植风险。统一育苗种植,种植过程统一施肥、防治、管理,保障蔬菜产量和质量。统一技术指导,与省、市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组建26人的专家
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 打造“品味临南”区域品牌
  “智慧农业大棚利用物联网技术,水、肥、光照、温度都进行一体化高效综合管控,大果番茄单平方米产量可达80公斤,是传统温室的6至8倍。在专家定期指导下,温度、湿度和光照精准控制,本产季种植的小果番茄预计11月中旬开始采收上市,产量可达1500吨。”凯盛浩丰德州(临邑)智慧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杨桂芹介绍。
  数字化技术应用在临南镇佰福康大棚种植基地同样体现。空中轨道机器人模拟大自然授粉,声波助长仪增强光合作用,大豆、红糖、酵母自制氨基酸肥料,太阳能水管铺地循环保暖……基地负责人刘公玉介绍,佰福康大棚拥有15项自主研发的智慧物理农业终端及设备,大棚电脑控制室可实时监测棚内的各项环境数据并进行操控。“我们将物理农业技术应用在大棚里,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种出来的瓜果口感好,产品定向销往高端市场。”刘公玉说。
  临南镇坚持“规模示范、产业示范、管理示范、效益示范”,将成功种植案例在共同体内逐一推广,打造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植物工厂”。以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搭建农业数字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基地环境、分析农产品病虫害情况,展示农产品销售实时价格、销售流向统计等信息,农业专家不需要到现场就能直观掌握大棚内蔬菜生长情况。同时,临南镇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举办临南镇第一届番茄产业发展研讨会,搭建番茄产业信息交流平台,从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深入探讨优质番茄种植基地发展。打造“红链+”农产品共享直播间,鼓励省派第一书记、后备干部投入到直播带货行列,累计开展直播121场,销售3.5万单,打造“产在临南、卖向全国”的原产地销售模式。
  “给大家看一下咱村的西红柿,绿色无污染,口感酸甜,掰开以后是起沙的。”一套直播设备和一张摆满西红柿的桌子,这是临南镇东吕寨村西红柿代言人裘敬路返乡创业的舞台。2021年,裘敬路看到家乡东吕寨村西红柿滞销,返乡做起了直播电商。他带头注册了“卧牛崛起”品牌,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集体增收。今年上半年,销售产品1550单,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
  农业强,品牌必须强。在狠抓品质农业的同时,临南镇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打造“品味临南”区域品牌,以品牌影响力持续放大共富效应。“齐欧”番茄、“王常”蜜桃、“久之最”韭菜等特色农产品逐渐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品牌,销往北京、上海、浙江、河北等多地。“我们定植了32个番茄品种,已有黄拇指、青口密、黄牛奶、桃太郎等15个番茄品种实现了规模种植,错峰上市。”临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伟介绍,“我们注册了‘齐欧’番茄品牌,统一设计产品包装,与山东健康集团、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盒马鲜生等企业建立联系,以联合体的产业规模和品牌质量为优势进行谈判,订单协议价格比散户销售每公斤提升0.3元。”
构建番茄全产业链 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在临邑德盛源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忙着将一批批脱水蔬菜制品装上货车。“我们生产的大蒜、洋葱、苹果、番茄等脱水蔬菜出口美国、英国、巴西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量10000吨,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公司总经理李秀兵介绍。
  临南镇围绕“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工作基调,突出番茄全产业链构建和一体化经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建设8000平方米的丰森农业种苗繁育基地,实施智能化工厂育苗,年可提供番茄种苗1000万株,目前已经实现了规模化育苗生产。基地工人大多是周边农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红链+”引领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让资源更加聚集整合,提供了更多的岗位给周边群众,让集体收入实现新跨越。
  延伸产业链条,引进食品加工企业,与德盛源等5个涉农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发展番茄深加工;与青岛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开展番茄红素应用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结合佰福康、番茄文化展厅、丰森农业等番茄文化示范点,在省级现代产业园核心区打造番茄文化沉浸式体验路线,高标准打造赵家村生态乡村游项目,推动“特色产业+研学+乡村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借助区位优势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培强龙头企业,全面承接济南产业转移,将夏口工业园定位为融济绿色制造产业园,重点承接济南产业转移项目。目前,园区承接华奥电气、艾赛美电子等济南产业转移企业13家。
  “镇域内里程9.6公里的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北环段已经建成通车,济宁高速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通车后临南镇将形成‘两高一快’对外交通路网,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孔雪艳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红链领航 番茄红产业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