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厚植传统文化基因 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
  

□马世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智慧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华优秀廉洁文化的重要根源,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优质土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古代优秀廉洁文化运用于当前廉洁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之中。
  厚植“仁义廉耻”的修身道德。“仁义廉耻”的修身道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仁”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是传统道德品质的最高层次。“仁”是以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为主要内涵的道德情感、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使之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基础,其核心是“爱人”。“义”指的是人的思想、做法要和普世的道德规范相吻合。在义利关系上,中国传统廉洁文化强调“见利思义”。“廉”为廉洁方正,要求在处事过程中要保持自身清正,也包含了这个人的修养美好,做人清白的优良道德品质。“耻”的意思是耻辱、可耻的事情,“耻”既是对不道德、不恰当行为的贬斥和否定,也是对来自外界的侮辱表示不可容忍的内心感受。“仁义廉耻”是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内核和重心,是持家修身之道,对今天的廉洁文化建设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仁义廉耻”修身道德的学习,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行和共产党人的道德人格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群众,从而赢得民心、凝聚民心。
  厚植崇尚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财富。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以颂扬勤俭节约为内容的文学著作灿若星汉。无数历史事实证明骄奢淫逸必会遭遇祸端。春秋时期的孔子认为勤俭节约能够约束个人的私欲,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恢复礼制,完善社会政治秩序。老子主张“无为”、“无欲”的勤俭思想。老子认为,只有做到自然而为、无知无欲,才能保持道德本心。用“无为”思想治理国家,那国家便不会灭亡。人人都能“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品质就会纯净和简单。三国时诸葛亮明确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认为节俭是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重要手段。宋代圣贤对于节俭也十分重视,司马光曾为子孙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训俭示康》,以此来告诫子孙要勤俭节约。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崇尚勤俭,对待腐败深恶痛绝,并身体力行做到了勤俭。清代曾国藩把勤俭节约的传统治家方式推向了顶峰,为后世传下了“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的治家箴言。纵观每个历史时期,无一例外都把勤俭节约作为治国持家的传统美德,为新时代的今天进行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鉴。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带头传承勤俭持家的美德,自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以自身示范行动带动社会形成践行节约的新风尚。
  厚植“民为邦本”的为民情怀。中国传统廉洁文化有着十分朴素的民本情怀,“以民为本”是传统文化中政治思想的精华,其基本要义就是“广爱民,施仁政”。在中国思想史中,“民本思想”被统治者所推崇,从先秦到近代,在儒、墨、道、法、佛等思想理论中都对“民本”思想进行了深刻阐述,“以民为本”的思想深入历代统治者的内心。西周初年统治者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敬天保民思想,昭示着“仁政”与“爱民”是古代廉洁建设的基石,君顺民意,同舟共济,才可实现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孟子“为政以德”的“仁政”学说,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君民论,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本思想”。“民为邦本”是新时代廉洁思想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和价值取向。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让党员领导干部将“公仆意识”深植于心中,将清廉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信念,才能继续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厚植传统文化基因 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