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齐河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虎,引领小农户走高产之路——
至诚为农的“大棚管家”
□文/图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李亚飞闫胜凯

张虎(右)向农户介绍农资


在大棚检查瓜果长势


  眼下,生姜已经长得郁郁葱葱,还有农民来找齐河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虎说:“这次咋没让俺种,下次再有这好事一定跟俺说一声。”“今年咱们是示范种植生姜,推广面积不大,对土质等也有一定的要求,等咱们这次示范成功了能大规模推广时,准跟你说。”张虎耐心回答。
  对于大黄乡农民而言,别人种什么他们不关心,但是张虎让种什么,他们一定要跟上。用大伙儿的话来说:“听张虎的准没错。”为啥张虎在农民中有如此高的威望?“靠谱”“服务好”“对咱实诚”,不少群众如此评价。张虎先后获得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德州市道德模范、德州市好人之星等十余个称号,经营的合作社获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的果蔬入选德州市诚信农产品(食品)、“德州味”区域公共品牌。
对假冒伪劣说“不”——
  “一次不好百次不用”
  说起建立蔬菜合作社的初衷,张虎直言:“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带着大伙儿种好菜。”
  张虎出生在济阳,1997年中专毕业后,进入国企工作,当过操作工,管理过车间,也干过销售。在工作中,他接触到了农药市场。为了把工作干好,张虎一边销售一边学习,除了了解相关药理知识,还多次向农民请教农作物的特性,做到对症下药。
  2011年他来到大黄乡,在大张村推广农资时碰到了一对种菜的老夫妇,请他到大棚里去看看。“这些菜用了那么多药,还是长得不好,果子都少了,这可咋办?”老人说着拿出了一簸箕的药瓶子给他看。
  “那一大堆花花绿绿的药瓶子让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们只种了七分地大小的大棚,请了至少有六七个人来给菜看病,钱不少花,效果一般。”张虎说。
  经过诊断,这是番茄高发又难治的叶霉病。张虎不光给蔬菜开了对症的药,还教给农民栽培管理方法。离开的时候,他对两位老人说:“这药您先用着,效果好,下次再给我钱。”几天后,等到张虎再来的时候,两位老人高兴地说:“以后菜有病就找你了。”
  因为这件事,张虎萌生了服务小、散农户的想法。2011年,他注册了齐河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了社会化服务团队。“从一开始,我们就是靠示范种植推广,而不是对农民盲目推广、嘴上说好。”张虎说。
  为了做好服务,张虎在每个蔬菜种植集中村设立了村级服务站,聘请合作社优秀社员担任村级技术指导员,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零距离解决社员遇到的问题。看到示范效果良好,周边入社的社员越来越多。合作社也从最初的几名社员发展到附近的100多名,服务人员的脚步遍布齐河全县以及济南、禹城等周边乡村。
对市场“惯例”说“不”——
  “口碑比赚钱更重要”
  “我们所有的农资都来合作社买,用料实诚,足斤足两。”6月27日,黑牛村村民来到齐河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买营养调节剂时说。
  在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资销售大厅,各种农资产品整齐排列着,没有豪华的装修,也没有太多引人入胜的宣传广告,人们喜欢到这里购买农资,看中的是货真价实。店内墙壁上张贴的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透露出了张虎的“经营秘诀”:诚实守信、进货把关、质量合格、秤准量足、买卖公平、老少无欺。
  对张虎来说,口碑比赚钱更重要,为此,他不惜对所谓的市场“惯例”说“不”。2022年,合作社帮农民进了一批地膜,每捆标注为10公斤,结果张虎发现每捆的重量为毛重而非净重,实际净重每捆仅7公斤,问题出在中空地膜卷芯上。张虎要求销售商更换,但是遭到了拒绝,理由是“中空的地膜卷芯是市场‘惯例’”,都这样卖。
  “这种不好的‘市场惯例’就不能惯着。”张虎和销售商交涉无果后,直接退货。转头自己找了一家生产厂家定做产品,全部都是没有中空卷芯、10公斤一捆的地膜卷。这事一传出,让大伙刮目相看:“别看张虎平时说话和和气气的,有些事他真较真,这事办得好。”
  不光卖的农资实在,提供的服务也实诚。他倡导的“保护地蔬菜全程解决方案”被老百姓笑称为“傻瓜方案”;他组建的微信技术交流群,通过微课堂、上传图片等多种形式答疑解惑;他提出的“一清二施三深翻和稀土转光膜综合应用技术”得到了农业专家和社员的高度认可……大家都说:“只要照着学、跟着做,蔬菜就能高产稳产。”
对追涨杀跌说“不”——
  “找我卖菜就是信任我”
  这几天正是果蔬的收购时间,但张虎对收购的事一点不着急。问起原因,他笑着说:“我也收菜,但是我收的是农民卖不掉的菜。没人找我,说明最近市场行情好,大家卖得好。”
  俗话说“菜贵伤民,菜贱伤农”,为逐利“追涨杀跌”并不鲜见。但张虎认为:“大伙儿找我卖菜就是信任我,哪能让人吃亏。”在合作社一楼农资销售大厅西侧的白墙上挂着一面面写着“真情为民爱心助农”“诚心为民奉献”等字样的锦旗,这些锦旗大多是农民送给张虎的。
  “要不是张虎,当年俺们这些菜都得烂在地里。”大黄乡赵塘村村民说,2022年,村里上百亩的油菜长势喜人,可是眼见着要开花了,但因为疫情都没人来买。张虎开着大货车来到地头按照市场价收走了这些菜,让不少农民感动得直流泪。
  不光是赵塘村,那年3月,正是菠菜、油菜等绿叶蔬菜上市时节,大黄乡4000余亩大棚蔬菜销售成了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在大黄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张虎积极联系“兴盛优选”等网络平台,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为农民提供销售途径,建起了蔬菜运输、销售的长效机制。周边乡镇的农民听说了也纷纷找他。
  “这种信任比金子还珍贵。”张虎说,他是农民的儿子,始终要做“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人,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乡亲一路同行,站在田埂上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至诚为农的“大棚管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