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创新举措,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守护心灵 相伴成长

德州市第九中学“压力爆破”活动


齐河县山师荣盛实验学校趣味运动会


德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


  

□本报记者 陈锟 本报通讯员 张娜
  “加油,快跑!”5月22日,在齐河县山师荣盛实验学校操场上,呐喊声阵阵。一场趣味运动会,把全校1000余名学生聚在一起,通过“一圈到底”“把烦恼丢掉”“勇往直前”等项目,将心理辅导和快乐运动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释放压力。5月9日,教育部决定,自2024年起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我市各中小学积极响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
  近年来,我市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建强专业队伍、整合资源平台,形成了有特色、强专业、重实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强机制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5月24日,德州市第九中学九年级举办学生团建活动,在“压力爆破”环节,心理教师带领学生们通过“写压力、吹压力、破压力”三步走释放压力,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以积极心态迎接中考。
  4月29日,市教育局下发《关于举办2024年德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通过讲好一堂心理课、开展一次主题活动、举办一次专题辅导、组织一场家长体验式活动等形式,逐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我们不断强化工作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激励引导、专业支撑保障,建立健全学校心理教育、全面预防、危机干预和全环境支持机制,提高学校心理健康专业服务能力,全方位守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王盛波说。市教育局与市卫健委、市妇联等单位合作,建立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联防联控机制和覆盖全体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机制,加大心理筛查咨询力度。学校每半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筛查或摸排,并与当地医院联合建立心理治疗绿色通道。自2021年5月以来,全市中小学校通过心理普测,建立了系统、全面、真实的学生心理档案,做到“一生一案”,提供个性化服务。
建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课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不能一堂课上到底。”5月17日,德州市第十中学心理教师赵芳结合相关理论和自身成长经验,在市教科院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共同体中心片区联合教研活动上,以《心理健康课的设计与实施》为题,就如何构建“活而有序”的心理课堂进行了分享。中心片区各县市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和骨干教师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我市注重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保障和专业化发展,全市中小学校均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建立了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定“市级抓种子,县级抓骨干,学校抓全员”的教师发展培养框架。以教育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启动建设了心理教师成长联盟,加强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涌现出“手机公约”“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及应对研究”等特色课题项目。
  我市还将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纳入教师培训计划,把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纳入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方面,采用案例培训、优质课评比等方法,形成了从学校领导班子到普通教师全员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格局,培养教师4万余人次。
聚合力全方位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目前,德州市构建了覆盖全市的“1+12+N”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矩阵。在市级层面,成立了德州市学生发展服务中心和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联盟;县级层面,成立了12个县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在基层,依托社区、学校等建成心理辅导室1100余个。同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定期开展“心理专家进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开通心理健康教育热线26条,24小时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服务,护佑学生平安。
  积极拓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与途径,打造了“德·爱万家”品牌。以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为支点,畅通家校对话通道,与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中小学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集中培训3600余名班主任、教师学习家庭教育“五步教学法”,以班级、班主任为主体,配备家长课程教材,全面落实“一年四次八课时”要求。今年以来,举办智慧父母家长课堂,开展“以爱相约”“同心成长”“家赋能童成长”家长专题讲座、“爱与幸福”成长读书会、亲子幸福训练营等主题活动518场次。
  “我们将继续构筑‘时时、处处、人人’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格局,构建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组建更加专业的服务队伍,统筹全社会多方资源,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为青少年筑牢心理健康防线,全力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隋力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守护心灵 相伴成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教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