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市审计局力促农田灌溉设施发挥长期效益——
破解3000余亩农田灌溉难
  

□本报记者 李莉 本报通讯员 于凡
  “多亏了审计局的同志来审计时帮我们找到问题,我才能用自家地头上的这口井浇地,今年丰收有盼头了。”5月27日,德城区黄河涯镇东屯村村民张吉祥吃过早饭就来到自家麦田里,看到小麦籽粒饱满丰收在望,他高兴地说。
  然而在去年,附近村民还在为浇地不方便而发愁。去年3月,市审计局工作人员在乡村振兴审计调查中发现,黄河涯镇部分灌溉项目设施处于闲置状态。经过多次走访,审计人员了解到当地农田灌溉工程竣工后,个别机井等水利设施因缺乏维护导致淤堵甚至废弃。
  “黄河涯镇遇到的问题是个例吗?其他县(市、区)是否还存在类似情况?”市审计局乡村振兴审计组主审曹萌带着疑问,和审计组其他同志围绕“立足政策、揭示问题、提出建议、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审计目标,对全市8个县(市、区)、31个乡镇农田灌溉设施使用维护情况开展审计调查,查看项目建设资料、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开展调研,探究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和背景,分析背后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力求审深审透,推动源头治理。
  经梳理汇总发现存在农田设施管护不到位、耕地保护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并向市委提交专题汇报,得到了高度重视,相关事项被列入德州市主题教育“先学、先查、先改”重点内容,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整改。
  审计组依托“党委政府牵头、主责部门实施、主管部门督导、审计跟踪检查”的“德审改”工作模式,建立起问题台账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派出8个小组现场督导问题整改情况,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对维修效果进行核查。截至目前,全市已维修泵站35座、疏通机井42座、修复灌溉出水口136处,有效解决了3000余亩农田的灌溉难题。
  据曹萌介绍,为建立健全农田灌溉设施维护长效机制,解决管理漏洞和机制障碍,市审计局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一起座谈研究解决方案,最终提出了落实管护责任、建立跟踪问效机制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同时,推动市农业农村局修订出台《德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制度》,明确了农田灌溉设施使用要求、维修与保养措施等,进一步加大对农田灌溉设施的巡查和日常检修,确保设施管用、群众满意、长期受益。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破解3000余亩农田灌溉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经济 广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