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建设“两河牵手”文化体验廊道,深挖资源禀赋,赓续历史文脉——
(上接1版)
  

□本报记者马乐 本报通讯员郝丽敏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4月27日,2024德州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在德城区举行。大会以“大德之州·又见运河”为主题,通过黄河大集、古玩交流会、大运河露营地嘉年华等系列活动的举办,展现南运河德城区段文化底蕴及自然景观之美,展示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重要成果。
  德州因黄河生、因运河兴、因文化而厚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积极融入全省“四廊一线”布局,实施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建设文化体验廊道,突出资源禀赋,抢抓重点项目,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持续擦亮“大德之州·好运之河”文旅品牌。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69%,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66%,旅游业呈现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项目建设打造新看点 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
  4月21日,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项目建设传来最新进展,主副馆已经完成主体施工,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及外立面装修工作。
  作为我市“两河牵手”工程重大项目之一,自2023年2月开工以来,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便备受关注。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包含1个主馆、6个副馆以及望帆楼、见可园。“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项目以运河手造为主线,涵盖了自然科普、工艺美术、非遗文化、运河文化等六大主题,将成为历史文化集中展示的窗口,大运河文化经济带的重要地标性建筑。”德城区政协副主席、区文旅局局长高玉林介绍,项目预计2025年对外开放。 (下转2版)  “两河牵手”是黄河与大运河深层次的融合。我市坚持高位推动,规划引领,制定印发《德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大运河(德州段)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统筹两河沿线各县市区、重点片区等文旅发展规划编制,形成指导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体系。
  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目前全市在建文旅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583亿元,其中24个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当前,在运河(德州段)沿岸,除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项目外,滨水文创园、九龙湾文旅融合园等“一廊六片”重大项目建设均已全面展开,集中展示漕仓遗址、古村聚落、运河水街、工业遗存等历史文化景观,打造“水上行、岸上游”沉浸式体验新场景。在黄河(德州段)沿岸,引进山东坤河旅游开发公司等知名企业,建成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梦幻世界等一批文旅项目,打造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带动黄河文化博物馆群、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等20余个项目相继落户,形成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在“两河牵手”沿线,夏津县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禹城市的大禹文化产业园等一大批文旅融合项目也在稳步提升。
  重点项目支撑引领,节点建设多点突破,沿线风光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构成一幅大美画卷。层出不穷的新看点,不断激活了文旅发展的新动能。“我们还策划完成‘两河牵手’数字孪生项目,系统展现黄河、大运河(德州段)人文特色、秀美风光。”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杨洪利表示。
延伸产业链条 做好融合文章
  4月21日,在位于“两河牵手”工程最南端的齐河县马集镇潘庄村黄河第一驿站,来自济南的游客曹鑫正带着孩子在黄河文化广场拍照打卡,不远处的民宿白墙青瓦极具古风韵味。“我们专程等孩子周末放假时来打卡,带孩子感受一下黄河的浩荡和乡村风情。”曹鑫说。
  如今,赏美景、住民宿、品黄河三宝已经成为马集镇的特色。“我们深挖‘两河牵手’背后的经济效益,创新打造以农促旅、以旅带农的产业模式,将水产文化、黄河文化、旅游消费文化作为产业整合的纽带,高标准打造游客集散中心、休闲垂钓中心、农耕研学中心等,丰富文旅供给,在实现村级增收群众致富的同时,真正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齐河县马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成强说。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市不断挖潜黄河、大运河内涵式资源,深化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推进旅游从“吃住行游购娱”向文化创意、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拓展。
  深化农文旅融合,立足“吨半粮”“德州味”等优势,培育和发展集生产、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景观农业,推进景区化村庄建设,带动乡村旅游。深化工文旅融合,制定工业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引导本地特色企业建设集企业文化展示、产品制作体验、园区厂房观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项目,争创国家级、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深化康文旅融合,加强旅游与康体、养生产业融合,投资58亿元打造东海天下温泉康养小镇,黄河国际生态城省级旅游度假区入选全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化体文旅融合,依托四女寺风景区、禹城徒骇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建设竞技赛事基地,沿运河130公里长的自行车赛道、全程马拉松赛道已建成投用,全面助力特色体育名城建设。
  同时,沿黄河、大运河两岸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景区、水域、湿地开放露营地30余处,提供营位2000多个,满足人们走出城市、走进自然的文旅需求。充分考虑沿线群众、游客和市场运营主体等需求,优化完善沿线服务设施。坚持“主客共享、快进慢游”思路,沿线合理布局服务驿站、停车场、露营地、民宿餐饮、公共厕所等设施配套,满足多元化需求。
挖掘文化禀赋 丰富品牌内涵
  4月23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主办的“两河牵手网红走单骑”主题活动举行,来自微博、抖音等平台的十余位网络达人齐聚德州,深入“两河牵手”工程一线采风。抖音短视频创作者沐子酱对黄河、大运河两岸悠久的历史文化印象深刻:“乘坐画舫悠游其中,终于走出书本,亲身感受到了运河魅力。”
  “两河牵手”为我市文旅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对‘两河牵手’沿线5县18个乡镇旅游资源的普查,我们筛选挖掘出一批优质资源,能够有力助推文化‘两创’发展。”市文旅局局长于吉军介绍。近年来,我市注重挖掘“两河”丰厚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用黄河、大运河两条线“串”起散落于全市各地的文化“珍珠”。
  深挖历史文化,讲好“德州故事”。深挖大禹治水、董子弘儒、桃园结义、四女孝亲等历史典故,实施德城黄河涯礼堂、齐河尹屯等“两河”遗产遗址保护项目,让游客体验“德”文化独特魅力。弘扬冀鲁边革命纪念园、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精神,创排红色音乐剧《兵出渤海湾》,代表山东赴疆巡演。建设东盟风情园,举办东盟文化交流周活动,推动海丝文化与运河文化深度融合,加强与东盟国家融通互鉴、合作共赢。
  传承地域文化,亮出“德州绝活”。打造特色文化演艺中心,将两河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融入演艺作品创作。瞄准国家、省级奖项策划选题,推出文艺精品100余部,开展演出活动3000余场,杂技剧《山水国潮》成功晋京展演。传承八极拳、运河号子、一勾勾戏曲等地域表演艺术,开展传统文化展演活动8200余场次,夏津马堤吹腔等8个典型案例入选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创新非遗文化,叫响“德州手造”。加强德州黑陶、红绿彩等非遗保护传承,建立全市手造资源库,首批107家非遗工坊和8大类1085项“德州手造”项目入库。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价值,在全省率先建成“山东手造·德州有礼”手造一条街,打造运河产业园和手造展示体验中心,借助文化创意,通过互联网,推动更多“手工作坊”实现产业化、品牌化转型。牵头成立全国首个大运河手造联盟,将运河沿线28个城市特色手造工艺汇聚起来,形成“制造、展示、体验、研发、营销”五位一体格局。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上接1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