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建设智慧社区要着眼群众需求
  

□徐泽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神经末梢,关系着基层群众的生活幸福。德州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主动作为、整体谋划,将“推进数智社区建设”列入今年21件民生实事,把智慧社区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设智慧社区要坚持“人民至上”。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群众的合理需求,是数字时代的必然要求,更是城市管理者智慧的重要体现。在建设智慧社区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挖”,常态化搞好“问需于民”专项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发动社区群众参与问卷调查,将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和基层治理的“刚性需求”真正挖掘出来,进一步提高智慧社区建设的针对性。突出“用”,以场景应用促进智慧社区建设。注重“以用为大”,以用户体验为驱动,综合考虑群众工作、生活的应用场景,嵌入信息化工具设计、研发、服务、应用全过程,不断迭代升级、优化完善,打造好用、实用、管用的社区智慧化应用系统。
  建设智慧社区要树立“系统观念”。智慧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必须注重系统思维,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加以认识。一方面,立足标准、逐步提升。山东制定了智慧社区建设标准,是我们推进工作的指南,完成省级标准不仅是建设智慧社区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要整体考虑各指标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安全等方面,打出“组合拳”,避免出现短板弱项,实现统筹推动、梯次跨越。另一方面,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各部门在推动社区工作时,衔接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群众需求往往涉及多方面,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解决。要以群众需求为牵引,以智慧社区平台建设为基础,强化顶层设计,发挥数据驱动作用,推动数字技术与社区服务、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将数据流、业务流有效衔接,提升各方协同水平,统一在社区提供数字化服务,实现从“独立化”向“融合化”转变。
  建设智慧社区要注重“创新引领”。由于基层社区在人口结构、地理位置、文化结构、环境特点等方面不尽相同,智慧社区的建设方向、服务对象存在较大差异,必须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自选动作。一方面,拓展新场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顺应时代发展特点,坚持问题导向,持续精准发力,熟练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新应用、上线新场景,解决社区服务管理的痛点、难点,推动建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应用新形态。另一方面,释放新动能。目前,智慧社区建设大多以政府主导投资为主,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在智慧社区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不明显。要探索多方协同合作共建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协会搭台、社区谋划、物业配合、市场参与的模式,畅通市场主体进驻社区的合作交流渠道,逐步建立智慧社区常态化运营模式,构建完整的智慧社区生态链。
  总之,要通过智慧社区建设,利用数字化手段塑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真正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升,享受数字化、智慧化带来的红利。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建设智慧社区要着眼群众需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