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村民变市民、经济有保障、环境大改善——
辛庄村:城市里的和美乡村

辛庄村迁入基础设施完善的崇德社区。记者路龙帅摄


村民在社区广场休闲娱乐


辛庄村旧址建起了德州高级师范学校


  

□本报记者胡兵
  3月13日,记者来到天衢新区袁桥镇崇德社区看到,一栋栋高楼依次排列,道路整洁、停车有序、绿化合理,每栋楼前都配备了车棚,方便居民给电动车充电。据了解,目前已有辛庄村等周边十余个自然村迁至崇德社区合居。
康熙初年,李姓后人建村
  辛庄村是一个仅有288人的小村,历史可追溯到清代康熙初年。旧址在崇德七大道与东风东路交叉口附近的南辛村。目前,旧址上仅留一块村碑,上面写有“南辛,陵县人民政府立”。
  据辛庄村原党支部书记赵云良介绍,建村初期,该地是德州一李姓大户选定的墓地。李家祖先葬在这里后,派遣李姓人家来看管墓地,并赠予田地200余亩。守墓的李家后人也多居于此,逐渐形成村落,起名“李家新庄”。村庄名字几经更换,近代被陵县(现陵城区)人民政府更名为南辛村。2021年,南辛村改为辛庄村。
  辛庄村的隶属沿革,是随着上一级行政区域不断变革的。2003年2月,袁桥乡划归德州经济开发区(现天衢新区)。2010年6月,袁桥乡改为袁桥镇,辛庄村隶属袁桥镇至今。
住进楼房,村民生活提质
  辛庄村是传统的农耕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养业。据赵云良介绍,直到1982年,该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后,全村才逐步解决温饱问题。辛庄村林果经济发展较早,从1971年种植梨树开始,到1988年,林果已发展到苹果、梨、葡萄等多个品种,人均果园一亩。在此期间,赵云良带领村民多次到烟台学习林果种植技术。
  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辛庄村守正创新,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村里先后办起弹簧垫制造厂、轧花作坊、榨油作坊等,村民收入不断增加,走上了致富之路。
  2021年,德州城市进一步扩容提质,辛庄村整村迁至崇德社区,村民搬离低矮的平房住进现代化的高楼。“整村搬进新社区后,几乎每户都分到了两套住房,一套90平方米、一套120平方米。治安有保安维护,环境卫生有物业管理,村民生活越来越舒适。”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风卫说。
  村民乔关林表示:“自从搬进新社区,不仅生活环境变好了,各项福利也多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都是村里统一缴纳,中秋节和春节都会发福利,谁家孩子考上大学,村里还有现金奖励。”
成立企业,让资源变资金
  2003年,辛庄村耕地陆续被工厂和城市道路建设征用,传统农业生产逐步被城镇化生活替代。
  2007年,袁桥乡推广葡萄种植,规划建设一个观光采摘葡萄园和长1000米的葡萄景观走廊,考虑到有丰富的葡萄种植经验,项目落在了辛庄村。4年后,德州市决定建设崇德七大道,辛庄村服从大局,葡萄园和景观走廊全部拆除。
  伴随经开区的建设,重点民生项目落地征用了辛庄村280余亩土地。结合附近企业多用工多、村里劳动力多的实际,村党支部领创办了一家物业公司,由孙风卫担任公司负责人。
  “让村民上楼,更要让生活上层楼。村里每年可获得失地农民保障金39万余元,村民每人能分到1300多元。”孙风卫说。目前,辛庄村村民主要以务工、经商为生,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于门面商铺租金。今年,该村将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提升现有产业附加值,扩大集体收入来源,让资源变资金。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辛庄村:城市里的和美乡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