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 一 把 手 ”营 商 环 境 项 目
  

开展政府合同法治体检规范政府合同全流程管理
市司法局
  一、项目概述
  政府合同作为一种柔性的行政管理方式在政府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存量政府合同进行法治体检,查找法律风险、漏洞,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分类处置,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公共资源有效利用,维护政府合法权益。同时对新增政府合同,构建从订立、履行到监督管理的全流程制度体系,防范合同风险和减少纠纷,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二、项目必要性
  当前政府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有的合同承办单位对谈判起草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合同缺乏部门法制机构把关,有的合同未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跟踪管理机制,重签约轻履行,有的合同承办单位未建立统一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等。上述问题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对存量政府合同开展法治体检,查找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同时建章立制对增量政府合同严格规范,有助于形成政企良性互动的和谐局面。
  三、项目先进性
  目前,全省多数地市均已建立政府合同管理的制度办法,但对存量合同开展常态化法治体检的地市不多。我市对政府合同既要“向前看”严格程序,也要“向后看”直面问题,对市政府及部门签订的存量合同进行一次全面法治体检,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建设法治政府与诚信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四、具体内容
  (一)建立政府合同管理制度。在目前政府合同管理相关立法缺失的情况下,市司法局立足于合法性审查工作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提出规范政府合同管理的制度举措,起草我市政府合同管理办法,明确了从磋商起草、合法性审查、签订履行到监督管理全过程工作举措,并推动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参照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开展政府合同清查活动。对现存以市政府名义或经市政府授权以本单位名义签订的政府合同开展一次系统性梳理。由市司法局会同市政府办公室等印发实施,合同承办单位具体办理,重点对合同的订立、履行、档案归档进行梳理,建立问题台账,督促合同承办单位分类采取措施,提升政府合同管理的水平。
  (三)构建长效政府合同管理机制。结合政府合同清查活动,及时健全完善政府合同管理的体制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政府合同法治体检模式,构建政府合同全流程管理工作体系。
  五、实施路径(一)制定专项清查方案。制定《市政府合同专项清查工作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各部门对政府合同自行清查的内容、范围、要求和完成时限,摸清政府合同底数,建立工作台账,扎实开展政府合同法治体检工作。
  (二)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市司法局会同市政府办公室组建由市政府办公室、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及政府法律顾问组成的工作专班,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推进政府合同法治体检有序开展。
  (三)适时开展专项督察。将政府合同法治体检纳入法治建设专项督察范围,对部门开展政府合同清理、问题整改以及制度建设等进行专项督察,确保清查工作落地见效,推动政府合同法治体检工作走深走实。
  (四)加强数字化建设。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依托“山东通”,逐步建立市县乡三级政府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合同审查线上运行、合同文本线上存档、合同履行线上监督,合同管理全过程可留痕、可溯源、可追踪,打造政府合同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实现政府合同管理效能和内部执行力“双提升”。
建立企业招工引才集成服务新模式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项目概述
  该项目突出集成思维,坚持“两个结合”,即招工与引才相结合、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围绕招工引才信息收集、供需平台建设、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扶持政策落实等方面,对相关措施予以集成优化,高质高效服务企业招工引才需求。
  二、项目必要性
  当前企业“用工难、引才难”问题仍然存在,该项目聚焦企业招工引才全流程,优化了人才需求摸排、精准供需对接、完善帮扶机制等帮扶措施,融合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优势,充分发挥零工市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等机制优势,进一步畅通企业招工引才供需对接渠道,建立企业招工引才集成服务新模式,满足广大企业人才用工需求。
  三、项目先进性
  建立全环节、全要素保障企业招工引才服务机制,通过摸需求、搭平台、强对接、优服务,一体化解决企业人才用工需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具体内容
  (一)建立企业用工人才需求摸排发布机制。依托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专员、全市首席政府服务官、线上线下人力资源市场等渠道,每季度定期收集规上企业招工引才需求,定期编制、发布企业需求目录。
  (二)建立招工引才精准供需对接机制。在招工方面,线上,完善德州智慧就业平台,聚焦企业招聘需求和求职者求职需求,常态化发布招聘岗位信息,满足企业需求;线下,依托各级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等供需对接平台,常态化开展招聘活动,通过就业信息员队伍将企业用工信息直达村一级,建成覆盖全市的线上线下招工格局。在引才方面,以招引青年人才为重点,坚持活动招才、平台揽才、亲情引才,机制化开展“德州千企百校行”“高校师生德州行”“青年博士德州行”等校园招聘活动,加快人才集聚。在市场化服务方面,组织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进园区、进企业系列活动,在企业用工需求集中的区域设立人力资源服务联络站,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用工引才服务。评选一批帮助企业招工引才成效突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职能优势,助力企业快速、精准招工引才。
  (三)完善招工引才扶持机制。在政策上,全面落实就业人才惠企政策,优化政策兑现模式,实现企业大学生就业生活补贴等用工人才补贴“直补快办”。在培训上,针对重点企业HR开展招聘、背调、员工管理等人力资源技能提升培训,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提高企业招聘质效。在服务上,依托服务联盟、服务专员、人才服务“合伙人”,为各类人才提供“一站供给,一帮到底”的全方位服务、个性化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服务生态。
  五、实施路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人社局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责任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德州市企业招工引才集成服务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人社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项目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工作督导、调度通报、效果评估。
  (二)定期调度评估。建立项目实施台账,每月调度市人社局各责任科室(单位)、县(市、区)人社部门项目实施情况,定期开展总结评估,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持续改进工作。
  (三)营造良好环境。注重挖掘项目实施中的典型做法,持续改进提升项目措施,汲取、推广各县(市、区)特色做法,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
规划要素保障项目快落地集成改革
市自然资源局
  一、项目概述
  对项目落地过程中涉及的规划条件出具、规划建筑方案审查、工程竣工规划核验等规划要素保障环节,进行全面梳理、流程改革、优化再造。通过简化规划要素保障流程、容缺审查、压茬推进、合并报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优化审批程序,缩减审查时限,保障项目快落地建设。
  二、项目必要性
  着力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涉及的规划条件出具、规划建筑方案审查、工程竣工规划核验等规划要素保障事项周期长、环节多、落地慢、部门衔接不畅等问题。
  三、项目先进性
  实现规划要素保障事项流程改革、优化再造,全方位优化审批程序,加大服务深度,多维度提高审批效率实现容缺审查、合并报批,提升各保障环节协作效率实现协同推进,为企业压时限、减负担、降成本,推动项目快落地建设。
  四、具体内容
  (一)超前谋划、集中配套,规划条件出具全面优化创新。改革规划条件出具流程,将项目拟出让前根据储备机构来函出具规划条件,改革为根据年度土地出让计划中的拟出让地块,提前研究,出具规划条件草案,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地块出让时出具正式规划条件;改革规划条件出具内容,简化规划条件内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管控要求之外的非空间治理内容不再纳入规划条件,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实行集中配套,每个地块不再重复设置,改革优化机动车停车位配置要求,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提前介入、简化流程,规划建筑方案审查切实提速提效。改革规划建筑方案审查流程,在不违反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前提下,工业用地、新型产业用地、科研用地、商业商务用地、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标志性地段项目用地等,在土地出让前,根据实际需要自愿申请,依据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及地块规划条件,提前开展规划建筑方案审查工作,提高审批效率,缩短项目落地时间,同时探索推动以上项目“带方案出让”工作;改革规委会三级审议决策流程,简化会议程序,缩小上会项目范围,推进三级会议召开更加高效、规范,规划审批决策全面提速提效;加强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衔接,将规划建筑方案纳入电子审批系统,实现在线调阅。
  (三)加强服务、联合审查,工程竣工规划核验实现协同推进。提供规划核验前置技术服务,帮助建设单位提前掌握核验政策要求、技术标准;优化现场踏勘组织形式,推行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一次进场,联合踏勘;改革内部审批流程,推行联合审查代替会议审查机制。压缩时限,提高工作效率。
  五、实施路径
  (一)对项目落地过程中涉及的规划条件出具、规划建筑方案审查、工程竣工规划核验等规划要素保障环节进行全面梳理,流程改革、优化再造。
  (二)出台关于做好规划要素保障项目快落地改革工作方案,通过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压茬推进、合并报批等措施,压减审批材料,优化审批程序,缩减审查时限,为项目快速落地提供规划要素保障。
  (三)数字赋能,加强部门协同,实现“一网受理”“一网运转”“一链办理”,做好标准统一、数据互认、信息共享、证照在线等。
实行全域普货车辆网上年审推动道路运输便民服务增值化改革
市交通运输局
  一、项目概述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一网通办”水平,利用数字赋能政务服务,深化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以下简称普货车辆)年审流程改革,在主城区实现普货车辆网上年审的基础上,推动在德州市全域实现普通货运、罐式容器、冷藏保鲜、集装箱、大件运输等车辆进行网上年度审验,运输企业直接用手机即可提交材料办理。同时,以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和电子签章等功能为基础,在交通运输政务服务领域开展增值化服务应用,让运输企业进一步体会到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改革红利。
  二、项目必要性
  以往的普货车辆年审方式需要车主“多地跑、折返跑”——需先将车辆开到机动车检测机构,检测通过后凭纸质报告单到政务服务窗口提交年审申请。此外,还有部分营运车辆跨地区运营,经营者也需为车辆年审专门赶回车籍地进行年审,耗费营运时间、增加企业负担。项目实施后,将大大降低道路运输物流成本、经营者时间成本和企业经营负担,让运输企业真正感受到从“往返千里路”到“网上十分钟”的便捷。
  三、项目先进性该项目实施后,真正实现普货车辆年审等业务全程“无纸化”办理,全国区域内“一网通办”,将普货车辆年审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将惠及我市1300余家普货运输企业、5万余辆普货车辆和14.2万从业人员,预计每年可为货运企业节约经营成本近亿元,切实为广大道路运输企业降本增效。
  四、具体内容
  实施普货车辆网上年审,取消了纸质材料的核查,依托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的道路运政管理服务系统,对车辆年审需要核验的卫星定位装置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情况、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情况进行数据的自动归集和判断比对,实现全程“无纸化”办理、全国区域内年审“一网通办”。在完成车辆网上年审的同时,对车辆制发道路运输电子证照,业户可在“爱山东”“运政帮”小程序上查询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等环节进行亮证,与传统纸质证件享有同等效力,对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五、实施路径
  (一)“群众跑腿”变“信息跑路”。道路运输企业依托交通运输部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和山东省道路运政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上传年审所需材料,工作人员审核内容无误后直接生成电子年审证明,并同步生成电子证照,车辆年审信息自动同步更新至交通运输部、山东省信息系统,完成整个网上年审过程,全程用时仅约1至2分钟,较传统线下办理年审方式提升效率约93%,做到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效能、提增企业效益。
  (二)“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整合政务服务资源、转变服务方式,对我市机动车检测机构进行系统升级、设备改进和人员培训,接通道路运政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设置交通运输便民服务站。普货车辆在检测机构完成上线检测后,在便民服务站即可由工作人员将相关材料采集上传至运政管理系统,审核通过后,检测机构的便民服务站即时打印证件,同步制发电子证照,实现道路运输证核发、年审等高频业务“一站式”办理,通过前移服务窗口真正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步”。
  (三)“高效办理”变“增值办理”。开展全程“帮办代办”,帮助业户申领电子证照,申请网上年审等业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道路运输企业开展网上年审。实行周末不打烊服务,有效解决业户“上班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难题。针对部分普货车辆必须使用纸质证件等特殊情况,如运送鲜活农产品享受高速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车辆等,可通过我局“邮寄办”服务,将纸质材料邮寄至我局政务服务窗口,业务办理完成后将证件邮寄回业户手中,同时也可在我市机动车检测机构上线检测时通过便民服务站制发纸质证件。通过“增值办理”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更加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
建设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
  全方位服务电商企业发展
市商务局
  一、项目概述
  2024年,为推动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成立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提升支撑基础,搭建生态体系,为全市电商企业提供供应链及金融、电商培训、电商直播、企业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必要性
  目前,我市电商产业发展存在专业人才缺失、平台载体缺乏、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等问题,成立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发挥其指导、引领、协调、推动、赋能等作用,将有效缓解以上问题,更好地推动我市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三、项目先进性
  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将秉承“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的宗旨,充分发挥促进政企连接、优势产业联合协作的纽带作用,由专业技术力量组成团队打造运营,实现电商、产业、数据、人才、云仓等联通融合发展,为电子商务与企业融合创新发展赋能助力,有效推动优质产品通过电子商务行销全国大市场,构建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生态。
  四、具体内容
  邀请省电商协会,依托重点电商企业,采用市场化方式,成立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全市电商企业提供数据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商培训、电商直播、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通过建设电商示范基地,引进商务数据双平台、搭建全市云仓服务体系、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等赋能体系支撑,持续提升培训孵化、产销对接等电商公共服务功能,为德州市电商发展提供支撑体系,为电商企业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促进电商行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省电商协会与我市重点电商企业合作,打造“产业+电商”基地,推进优势产业与电商融合高质量发展,树立产业电商的模范标杆,发挥产业联盟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二是整合我市重点电商云仓资源,搭建全市云仓服务体系,实现就近入仓、就近配送的优化服务,加强通仓统配和快递分拣能力,压缩快递物流成本,降低快递价格,为电商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撑。
  三是紧紧围绕服务电商企业,提供数据服务、供应链及金融服务、电商培训、电商直播、企业孵化等多样化专业服务,助力网络零售额提升,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扩大线上销售。
  五、实施路径
  (一)建设电商示范基地。邀请省电商协会与我市重点电商运营企业合作,在主城区选择符合条件的楼宇(厂区)建设电商示范基地,打造电商产业的模范标杆。
  (二)双数据平台赋能。引进山东省商务大数据平台、山东省电商供应链选品服务平台,通过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让政府部门了解电商整体情况、区域发展结构、消费趋势热点分析等情况,同时为电商企业提供多仓物流规划、一件无忧代发等专业服务。
  (三)搭建全市云仓体系。实现仓配一体化,保持上下游库存合理,实现从生产到售后、商品一件代发、一键上平台等全产业链的托管式供应链云仓服务。实现就近入仓、就近配送的优化服务,为供应链金融提供相应数据服务。
  (四)提供官方电商平台服务。建立电商企业与官方电商平台的链接,协调淘宝、抖音、京东、快手、拼多多等官方平台授权服务,及时了解平台规则和政策,为产品上行做好服务。
  (五)建立电商实用型人才体系。建立产教融合机制,通过院企联合培养人才,推进开设电商专业的院校与电商企业和电商产业园区等开展产教融合培训或设立企业化实训基地,以“专业+实训”方式,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六)提供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鲁担(山东)城乡冷链产融有限公司等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以银行发放贷款、“齐鲁电商贷”等方式,为电商企业提供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转下期)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 一 把 手 ”营 商 环 境 项 目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权威发布】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