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首创夏津女学的卢树澜
  

修广利 乔明德
  卢树澜,字海如,湖北黄冈人,附学生员。宣统二年(1910)二月任职夏津知县。
  卢树澜情格和厚,崇尚道学,对司法之事非常慎重,常反复询问,耐心研究,必须查验出真情才罢手。卢树澜到任夏津县之后,在县署内撰写了两幅楹联,一则是;“案牍纷繁,任他万绪千头,总难逃情理二字;公堂严肃,对此青天白日,不容杂私欲一毫。”另一则是:“为五斗米折腰,抱惭天地;持三尺法在手,不敢欺天。”由此也反映了卢树澜公道为民之心,其所断案无不公允明晰,令百姓大为折服。民国《夏津县志》称其“治事勤慎,案无留牍。”
  除此之外,卢树澜格外关心农业生产,带领百姓兴修水利。每年夏天雨季到来之际,他常担心运河洪水泛滥,巡行河堤,勘察水情,以防溃决。对堤岸薄弱处鸠工庀材,监督修筑,并植柳树保护堤岸。运河的“杨缆一险”工程本是临清之事,可宣统三年(1911)二月,临清当政借上司之命,攀附夏津出工夫,共同修筑运河。卢树澜顺应民意,和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终未出工,夏津百姓得免河役劳苦。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中,针对男女不同性别,设定的也是完全不同的角色期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女性无法参加学校教育,女性教育主要在家庭中开展,而这种教育目的,则是培养以“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纲常为做人原则的、善于家务女红的“贤妻良母”。这样的状况延续两千多年,及至清朝中晚期,政府对女学的看法依旧模糊不清,尽管不曾反对,但对其定位也仅是民间蒙养家庭教育,不曾纳入国家正规教育体制。中国的女性教育发端于十九世纪末,对于冲破旧思想的桎梏、瓦解不平等的性别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女性自此走向独立和自由的新征程。
  卢树澜注重文化事业发展,重修文庙,创办学校,夏津县的第一所女子学校即是卢树澜创办。民国《夏津县志》载:“创修劝业所女子小学,及重修文庙,筹集巨款,日不暇给,支配井井,均不扰民。”女子学堂的出现,在旧教育体制中打开了一个缺口,标志着夏津县女子社会化教育的从无到有,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放眼全国也是寥寥无几。
  卢树澜在夏津惠政很多,不胜枚述。其离开职任时,全县绅民送匾“学道爱人”以示纪念,夏津县各界人士齐来送行,直达境外,场景甚为感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首创夏津女学的卢树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