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开学就生病”?——
别让开学季变“生病季”
  

□本报记者唐志梅 本报通讯员杜秋乐
  2月25日起,我市各中小学校开学。开课后聚集性高、近距离接触频繁,给了呼吸道、胃肠道传染病可乘之机,有些抵抗力弱的孩子易出现“一开学就生病”的情况。对此,宁津县人民医院小儿内科二病区副主任赵芳敏为广大家长支招。
孩子为何一到开学季就容易生病?
  每年春季开学前夕,晓雯(化名)的妈妈总要从药店买一堆药备着,有治疗感冒的、有治疗腹泻的、有止咳化痰的……原来,晓雯每年春季开学后都会生病。对此,晓雯妈妈焦虑不已。
  赵芳敏称,从多年临床经验来看,“一开学就易生病”是中小学生的常见现象。春季开学正值冬春季节更替,冬季的寒冷还未散去,春天的温暖逐渐到来,此时细菌、病毒、支原体进入活跃阶段,多种病原体叠流行,加之受新冠病毒影响,人体处于免疫负债阶段,成年人都容易“中招”,更何况是体质相对较弱的孩子。而且寒假过后,孩子们与重新聚在一起学习、玩耍,交叉感染的风险增大。因此,春季开学后,有些抵抗力较弱的孩子更易生病。
  此外,寒假期间,孩子在家难免有些“放纵”,大吃大喝、晚睡晚起,生活不规律。新学期开学了,从饮食习惯和结构,到睡眠作息等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由于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可能出现喝水少、挑食、偏食,甚至消化功能紊乱、睡眠缺乏等情况,导致免疫力降低,更容易生病。且很多孩子活泼好动,没有较强的卫生意识,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易造成“病从口入”。
春季各种传染性疾病高发,家长需警惕
  “需要注意的是,春季开学前后是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高发期。”赵芳敏介绍。
  流感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咽痛、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患儿可能合并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甚至并发肺炎、脑炎、中毒性心肌炎等。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多数患儿发病症状轻,休息2至3天即可康复。因频繁呕吐或腹泻,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患儿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疲倦等类似感冒症状。发热1至2天后,多数孩子会在舌头、牙龈、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手掌、脚底出现皮疹,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有可能出疹。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烦躁、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表现,应立即就医。
  水痘患者多为1至14岁的孩子,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至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1周左右痂皮脱落。如出现持续高热、头痛难耐、精神萎靡、喷射性呕吐等表现,应及时就医,以防合并脑炎。
  流行性腮腺炎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还会出现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甚至出现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并发症,多见于5到15岁的孩子。
注意这些,可降低孩子生病概率
  赵芳敏表示,虽然春季各种疾病高发,但不是没有预防措施,家长可通过为孩子接种疫苗、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锻炼等措施来实现。
  首先,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感、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均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其次,做好自我防护,告诫孩子外出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人群聚集,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第三,督促孩子加强个人卫生意识。传染病病毒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要勤洗手、勤更衣,注意口腔卫生。
  第四,学会科学穿衣,遵循“春捂秋冻”规律。初春气温高低起伏较大,要时刻关注温度变化,选择合适的衣物。叮嘱孩子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室内外具体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第五,调整作息和饮食。学期伊始,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建议晚上9时左右入睡,中午引导孩子小睡;一日三餐营养要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每天充足的饮水量。
  最后就是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别让开学季变“生病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