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庆云县强化食品加工单位监管——
规范经营小作坊变“精工坊”

  本报讯(记者张志宁 通讯员马新磊 李俊英)2月23日,走进庆云县中丁乡戗面馒头房,前来购买馒头的村民络绎不绝。“他家的馒头没有任何添加剂,吃起来有浓浓的麦香味。老板还把健康证、承诺书等全部公示,安全也有保障。”据前来购买的村民郝伟介绍,如今乡上的肉食店、香油坊等也都规范了,卫生条件也好了,大家买起来非常放心。
  食品作坊是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规范提升食品作坊,让群众享有高质量饮食生活?庆云县以食品作坊安全治理作为切入点,强化监管力度,推动作坊由“小散低”向“精特美”转型升级,全面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坊要提档升级,首先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便于介入服务。”庆云县市场监管局局长于明君介绍,他们按照“分片管理,责任到人,明确到户”方式,对食品作坊进行“一对一”帮扶。从生产加工环境、工艺流程、加工业态等方面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分类建立食品小作坊“一坊一档”基础档案。对需要提升改造和新开办登记申请的作坊,采取点穴式、驻点式帮扶,全程介入服务指导。鼓励具备条件的作坊提档升级,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
  有规矩才成方圆。在食品作坊标准上,庆云县实施“四统一”机制,即统一生产许可档案,严格作坊登记审核,对获证企业每3个月开展一次监督检查,不符合标准的立整立改。统一管理制度模板,并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统一日常监管风险等级评定,依托食品快检室,推行食品作坊风险分级监管,倒逼食品作坊规范生产经营。统一作坊从业人员管理培训,作坊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全部接受培训并通过考核,提高作坊管理水平。
  有监管才能长效。庆云县坚持食品作坊营业执照、登记证、安全承诺书、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工艺流程、食品添加剂、监管人员、投诉电话“八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双随机、一公开”日常检查,问题实施销号管理,推进整改到位。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探索实施信用联合惩戒。积极推广“阳光作坊”,通过物联网智慧监管平台,实时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有效规范生产加工过程,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控。
  “食品作坊提档升级关系群众生活,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我们将持续加强食品作坊规范提升工作,满足群众饮食消费需求。”于明君说。截至目前,庆云县3家食品作坊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已打造示范食品小作坊10家,设立4家标杆食品作坊。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规范经营小作坊变“精工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经济·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