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鲁权屯镇探索“1+4”模式,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矛盾解决在源头 纠纷化解在基层
  

□本报记者刘春杨 本报通讯员李剑
  在武城县鲁权屯镇有个“亲清茶室”,这是暖通空调产业协会搭建的“企业有需、协会有应、问题能解”的矛盾纠纷行业调解平台,可为全镇1100余家企业提供矛盾调解服务。近年来,武城县鲁权屯镇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建立“1+4”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效能得到了全面提升。
  “1”即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推进多元共治。在镇级层面,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度任务配档表,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议,分析、研究、解决社会治理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在村级层面,健全完善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乡村普法宣传,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厚植文明乡风;在企业层面,把党建嵌入暖通空调产业链和新材料(玻璃钢)产业链,发挥“领航、赋能、聚力、服务”作用,凝聚发展合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4”即镇村治理一张网、矛盾化解一站式、综合执法一队伍、行业调解一品牌。
  形成镇村治理一张网。全镇共设置1个镇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82个农村网格、9个镇区专属网格(包含65个子网格),实现扁平管理、系统联动。配备253名专兼职网格员,每季度开展一次业务培训,每年组织一次优秀网格员评选。制定网格员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通过网格巡查,及时发现上报解决问题,落实“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周调度、月通报,定期反馈整改存在问题,提升网格治理成效。
  实现矛盾化解一站式。该镇高标准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形式入驻,多部门协同联动。创新实施“123”矛盾纠纷调解模式、“三厘清三明确”矛盾调解工作法,打造“好事成商”调解品牌,推动矛盾调解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今年以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77件,成功化解73件,化解率达95%。
  整合一支队伍,开展综合执法。借助县镇同权改革契机,成立鲁权屯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县级层面选派综合执法、生态环保、应急管理等部门骨干力量下沉,与镇政府执法人员合署办公,优化结构力量,形成“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工作格局。梳理执法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减少重复执法和执法扰企扰民问题,有效解决停车秩序、占道经营等影响市容市貌的疑难问题。设置集指挥、调度于一体的智慧城市监管平台,确保信息综合分析、分流处置。
  打造“亲清茶室”行业调解品牌。为有效解决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矛盾纠纷,暖通空调产业协会“亲清茶室”把协调化解涉企矛盾纠纷纳入茶室功能。成立由协会会长任主任的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准确抓住矛盾点,对症下药,高效化解涉企矛盾纠纷。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矛盾解决在源头 纠纷化解在基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