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追寻“烽火”


  

□王凤春
  看了这个题目,人们可能会纳闷儿:“烽火”是什么?为什么要追寻?
  “烽火”是一张报纸,是抗战时期中共冀鲁边区工委机关报,也是德州这片大地上最早的党报。
  1990年3月,我调入了刚刚成立一年多的德州日报社。可能是由于我在以前的工作单位编写过《德州市二轻工业志》的缘故,进入报社后赵连起总编交给我一项任务:省里要编纂《报业志》,我们要为其编写《烽火报》和《德州日报》的条目。由于《德州日报》创刊时间短,情况非常清楚,此条目编写简单容易,了解、编写《烽火报》的情况自然成了工作的重点。
  我找有关部门人员座谈,并到了《烽火报》出版印刷地之一的宁津县王德普村采访,了解到《烽火报》背后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烽火报》诞生于抗战时期,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破坏,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傅国光,李亚民、王晋山,甚至王德普村村民刘秀英等,先后为保卫《烽火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尽管如此,报社的同志们转战于宁津、乐陵、庆云、盐山,甚至渤海边的小渔村,成为一支打不垮的“烽火”铁军!
  我联系到了傅国光的继任者、《冀鲁日报》主编、《渤海日报》首任总编辑戴夫等老同志,他们来信详细介绍了《烽火报》《冀鲁日报》和《渤海日报》的创办和发展情况(非常可惜,戴夫等人的信件在报社后来搬家时丢失了)。1991年6月,《沧州新闻志》编辑室主任、《沧州日报》的老编辑李继光先生专门送来了他们刚出版的《沧州新闻史料1903—1949》和《当代沧州新闻界名影录》两本书,书中的回忆文章和新闻人物小传使我进一步丰富了对《烽火报》的认识。
  “烽火”是一张报,却又不仅仅是一张报。特别对于我们——党报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她更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一面光辉的旗帜,一种伟大的精神!渐渐地,一团熊熊燃烧令日寇心惊胆战的“烽火”、一个英雄的“烽火”群体在我面前清晰起来。
  1993年底,《山东省志·报业志》出版,我们编写的《烽火报》和《德州日报》两个条目收入书中。同时我们还为《渤海日报》条目的编写提供了一些资料。虽然圆满完成了任务,但心中始终有一个遗憾:采访中没有见到《烽火报》的样报,只是在《沧州新闻史料1903—1949》一书的封底上看到了半张非常模糊的报影。
  时间来到2020年,《大众日报》记者朱殿封创作的40多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红旗飘飘——来自冀鲁边区的报告》出版了。在书中,我终于见到了《烽火报》这张清晰的照片,这就是80多年前令日寇心惊胆战、多次围剿欲除之而不能且愈围剿发展愈强大的《烽火报》!
  今年,报社要建报史馆,《冀鲁日报》《渤海日报》《德州时报》等报纸的原报或图片都找到了,唯独缺少《烽火报》的报样,她可是德州大地上第一张我们党的机关报啊!我突然想起了《红旗飘飘——来自冀鲁边区的报告》一书,于是连忙联系了殿封老兄说明情况,他很快将珍藏的《烽火报》照片无私地发给了我。在《德州日报》报史馆落成之际,我真诚地对他说一声:“谢谢!”
  建报史馆,这是一件大好事。35年来,《德州日报》记录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是德州发展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在这些精彩瞬间里,《德州日报》的身影不可或缺,因为在德州的发展中,她不仅是忠实的记录者,也更是积极的参与者。所以,《德州日报》的发展,太应该留下自己的历史记录。我们建报史馆,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了更好地对党报精神和作风的传承。不忘初心,才能勇毅前行!
  第24个中国记者节就要到了,今年11月1日又恰逢《德州日报》创刊35周年,《德州日报》报史馆也建成开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衷心地祝愿《德州日报》越办越好,我们的新闻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35周岁,徳报正青春!
  (作者系德州日报社原编委、编辑部主任)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追寻“烽火”
  本文所在版面
【第 7 版:报人风范专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