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体育产业加快“智改数转”步伐,不断提升竞争力——
抢占数字新赛道 培育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邓静 本报通讯员苗世彬 孟娟 宋坤
  车间里,智能化设备降成本、提效能;生产线上,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湿度等数据;仓库内,智慧仓储精准快速拣料、发料……当前,我市体育产业正加速“智改数转”进程,大企业积极“上云”,中小企业引进智能设备,形成以乐陵、宁津、庆云为核心的产业基地,以泰山体育、迈宝赫、罗赛罗德为骨干的体育制造品牌,产业链韧性持续增强。
“上云”转型 产业实现质变
  2000余家健身器材生产企业集聚宁津,市场份额占到国内商用健身器材的70%,产品远销 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宁津县能够成为国内商用健身器材产业“老大”,其背后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功不可没。
  作为我市体育产业骨干企业,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上云”之路极具样本价值。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涉及14万种零件,如此庞大的零件物料管理,一度让企业头疼不已。
  “以前发料完全靠管理员的经验,很多零件大同小异,经常是拿走零件安装完器械后,发现不对,再把产品拆掉,重新领取安装。费时费力费工,降低了工作效率。”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利说。
  2020年,宁津县引入腾讯工业云,迈宝赫、天展、美能达等体育企业申请“上云”。迈宝赫依托腾讯工业云,建设ERP+MES系统项目打造智慧仓储。如今,在企业物料库,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零件下面都对应着专属二维码。零件信息被录入ERP系统,出料时,管理员通过领料快速出库终端扫描,物料是否准确、库存有多少,一目了然。
  智慧仓储挖掘出的“富矿”是惊人的。迈宝赫仓管员从106人降至51人,拣料效率提升70%,发料准确率达到100%,库存周转率提升30%,库存准确率约99%,每年为企业节省人工成本300余万元。
  尝到甜头的迈宝赫在各个环节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数字化改造。系统计算计划,订单执行率提升50%;系统采
  集生产数据,统计时长由12小时变为实时,统计人员由30人减少到14人……因此,迈宝赫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目前,我市已形成宁津的健身器材、乐陵的竞技器材、庆云的场馆器材,德城、陵城和天衢新区的场馆及冰雪项目器材等多个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各县市区充分发挥浪潮、忽米网、腾讯工业云等国家级双跨平台资源优势,聚合工业设计、共享制造、物流仓储、直播电商、金融服务等资源,形成集群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引导产业集群走向质变,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
借“数”提质 企业重塑核心竞争力
  眼下,数智赋能已成为我市众多体育企业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密码”,由此形成多个典型场景和应用案例、智能产品。
  一颗颗直径3mm左右的色母粒通过管道被送到生产线,经过拉丝、编织、背胶固定成型等工序,一卷卷人造草坪呈现在人们面前。
  去年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年产2000万平方米新材料人造草坪智能化生产线开工。智能色母粒生产设备、智能人造草丝生产设备、智能编织设备、智能背胶设备、智能仓储物流仓库……项目生产工序全部智能化设计,且实现订单“一卡通”生产及发货。
  泰山人造草坪产业有限公司供应链中心总监李玉忠表示:“大数据、云计算让生产线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触摸屏设计操作更简单、实用性更强,产能提升了40%。”   “这款腰背伸展器售价是传统器械的3至5倍,别看价格高,但订单不断,产品供不应求。”位于庆云县的山东世纪星文体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生介绍,相比传统器械,该产品融入了存储功能,并通过太阳能装置进行电能转化,用于夜间照明。更为重要的是,产品可以采集健身数据,通过扫描智慧云二维码,使用者能掌握健身时长、能量消耗等信息,实现科学健身。
  借“数”提质,科技型产品逐渐成为体育企业的主流产品和主打产品。电动篮球架、互动健身车、智能双人漫步机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体育智能器材销售比例明显提升。
  200台机械手、180台智能加工中心和1条智能化运输线,在位于宁津县的罗赛罗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无人车间”实现24小时自动化生产。
  “车间拥有数据采集分析、资源协同管理、制造执行三大系统,实时采集分析数据,实现生产数据可视化管理。无人生产车间可节约人工近500人,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不良率下降23%,产能较普通生产车间提高了近5倍。”公司总经理任天恕说。
厚植沃土 培植“产业森林”
  不单是体育企业自身忙着数字化转型,我市政策、人才、资金等支持也在持续完善强化。
  近日,德州腾元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成来到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针对数字孪生技术精细化需求开展调研,并提出优化升级方案。
  赵成是我市首席数字服务官(CDO)中的一员,与迈宝赫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指导服务。
  助力企业点“数”成金。2022年6月,我市探索建立首席数字服务官制度,在本地高校、各运营商、平台服务商中选拔出300余名数字信息人才,按照“兼顾行业、就近结对”的原则,深入企业“一业一策”精准指导。
  “数据业务越来越复杂,如何点‘数’成金。有这些‘数据官’把脉探路,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刘新利说。
  扩大首席数字服务官覆盖面、开展“晨星工厂”突破行动、实施智能工厂(车间)培育工程、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一系列拓宽数字化应用的举措在我市不断落实落细,给企业带来了锦囊妙计、真金白银。
  下一步,企业如何更好地用好数字技术红利?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楚华卫表示,对企业而言,找准切入口和发力点至关重要。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政府部门也必须因企施策,打造数字化改造“示范生”,以点带面,把“企业树木”培育成“产业森林”。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抢占数字新赛道 培育发展新动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