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部气贯长虹的民族抗战力作
——浅谈陈璞平新著《最后一战》


  

□刘宝良
  没有哪一场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让中国人民如此刻骨铭心;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让广大民众如此信赖敬仰;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在家仇国恨面前如此坚韧顽强!
  拜读了陈璞平的新著《最后一战》,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作品以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禹城大战为引子,真实再现了八年全面抗战期间,以禹城为中心的鲁西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英勇抗战、保家卫国的那段英雄史诗。作者通过写实的手法,用大量鲜活可信的史料和感人肺腑的故事,生动揭示了鲁西北人民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不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反复读来,心潮澎湃,荡气回肠。整个作品集政治性、史料性、故事性、教育性于一体,主题鲜明,构思巧妙,逻辑严谨,内容丰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民族抗战力作,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材。通读整部作品,感觉有四个特点非常突出。
立意高远,格局宏阔
  作品虽然着眼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这个非常吸人眼球的“卖点”,但无论是主题确定、谋篇布局还是史料分析,都远远超出了“最后一战”的时空限制,不但把“最后一战”本身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当时国共两党及外部势力激烈斗争的复杂形势、与中国共产党坚决彻底抗击日寇的社会形象紧密联系起来,而且与以禹城为中心的鲁西北整个抗战、与中华民族的整个抗战、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抗战的英明领导和中流砥柱作用紧密联系起来,作品厚重的历史感、崇高的价值感和明亮的方向感陡然提升。这种感觉不仅仅源于作者对历史资料和时代背景的深度剖析,更源于作者对历史规律和未来发展的深刻把握。特别是作者读了日本右翼分子近藤宏所著《重庆攻击队》中那段罔顾历史事实、一味为侵略者歌功颂德的“赤裸裸、血淋淋、阴魂不散、通篇散发着军国主义腐臭的字句”后,把作品的主题和方向确定在唤醒我们及我们的后人“勿忘血腥历史,勿忘民族苦难,勿忘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抗战的艰苦卓绝”上,使作品真正拥有了雄浑壮阔的底色、勇毅前行的本色和启示未来的亮色,精准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所阐发的“事实不容抹杀,也是抹杀不了的。任何否认侵略历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都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和亚洲国家人民的极大愤慨、严厉谴责、高度警惕”“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等一系列光辉思想。
构思奇妙,以小博大
  近年来,反映抗战题材的作品非常活跃,如何独辟蹊径、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是对作者一个不小的考验。本部作品的写作中,作者再次发挥了其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丰富的优势,从史料的挖掘运用入手,以“小切口”带活“大切面”,读罢别有一番体味。
  其一,以“一战”引“全战”。作者虽以本书最大的看点——“最后一战”为题,但展开的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鲁西北军民浴血抗战的全景,其中的大大小小近百次战斗,每一战都是主笔,毫无附笔辅墨之嫌。通过对一次次战斗的精彩描写,让读者从一个不足千平方公里的鲁西北军民抗战“小景”,透视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整个中华民族抗战的“大景”,使“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得以行云流水般呈现出来,让人感到这方英雄的土地成就这番英雄的壮举势所必然。
  其二,以“一魂”统“全局”。这个“魂”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然,这种“魂”的体现,不是靠作者描写出来的,是靠历史资料和当事人的口述呈现出来的,具有无比强大的统摄力。作者从进入故事正文的第一章,就自然点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禹城的踪迹,自此之后,每个章节几乎都有“党”的影子。从中共中央、省委、地委到区委、县委、党支部,从书记、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党委委员到一个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活跃在抗日斗争的角角落落,而“四子”本人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长也无不与于曼青、王克寇、尉景平、李达等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息息相关。这种“魂”,使读者更加真切地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刻内涵,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和伟大。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任务可能就会拖延更久,付出的代价更大。”
  其三,以“一人”带“全场”。作品的主人公是四子,但读完作品以后,你却能强烈感觉到,作品的主人公并非仅仅是四子,而是与他共同奋斗的每一个人,在这里面,从四子亲历的禹城车站惨案、安仁街惨案、伦镇惨案、辛店惨案、赵庄惨案、唐庄王寺惨案等一系惨无人道的屠戮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份坚韧和顽强;从四子亲历的爷爷、父亲、大哥、白雪、晓红、晓白、枣儿、于曼青、尉景平、王克寇、叉子、耳朵、瓦刀等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悲壮消逝,我们看到了压抑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那份正义和怒火;从四子亲历的高唐之战、徐官屯之战、张士府之战、王家楼之战、牛角店之战、禹城大战等一系列血战到底的战斗中,我们看到的是革命志士们奋不顾身、浴血疆场的一座座英雄群像……这些人,不都是作品的主人公吗?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民众百万兵。毛泽东同志早就教导我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其四,以“一物”活“全幕”。这个“物”就是让四子风采尽展、让鬼子汉奸魂飞魄散的那把仕女刀。作品以“宝刀”开篇,以“宝刀”插入仇人的胸腔终篇,其间经历了习刀、试刀、赠刀、失刀、夺刀、藏刀、骗刀等一系列曲折过程,每个环节都令人心弦紧扣、热血沸腾,只要四子的宝刀一出现,就一定有精彩的故事,而且是刀刀含岁月风云、刀 刀藏情仇爱恨,真可谓“无刀不成书”。这把刀就像闹海的蛟龙,上下翻腾,时隐时现,牵着读者的心绪时起时伏、欲罢不能,带活了整幕大戏。尽管作者在作品中不厌其详地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枪、炮、弹、刀、雷等,但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还是这把仕女刀。这把刀已与四子一起成为中华民族骨气、志气、豪气的象征。
刻画精微,生动传神
  作者以纪实文学作为体裁,用其独特语言天赋,将文学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消解了过多运用历史资料带来的沉闷感和书卷气,读来犹如品尝一壶陈年老酒,既有料儿更有味儿,回味无穷,如入“细万物则心不惑,极精微而神无累”之境。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表现在对景物的刻画上。作品中对景物的精微描述,虽着墨不太多,但非常精致,为战争题材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良好的铺垫、烘托、反衬、凝铸、升华等功能,使作品主题更为凸显、人物形象更为鲜活,大有点睛生花之妙、凝心聚神之功。比如,作者写到四哥拿出黄铜香笼,“这个香笼做工精美、质地细腻、线条流畅、通体圆润,它表面镂空雕刻着一幅唐代飞天仕女图,那仕女一袭罗裙,丝带飘逸,面眸灵动,姿态绰约,栩栩如生,令人顾盼生辉”,寥寥数语,便将宝物之精美灵动地展示出来,不能不让人遐想无限。作者写到伦镇街景,“伦镇水域众多,犹如水城。围墙内最大的两片当属西大湾和牛头湾,一条叫‘后海子’的沟渠连接着东西两大水塘。夏日的夜晚,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伴随着小桥流水,听着蛙鸣蝉唱,悠哉游哉,何等惬意。”“到了伦镇大集,每日车辚辚、马萧萧,夹杂着清脆的马鞭声和‘叮当、叮当’的马铃声,引得村民驻足观赏,构成一幅恬淡、和谐、灵动的田园画卷。”但这美景良宵,却在后来的惨案中化为废墟,反衬之效何等强烈。作者写到我军民大反攻前夕,“北方平原秋高气爽,景色宜人。那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黄澄澄的谷穗伴随着秋风荡起波浪,闪着金灿灿的光泽,金色中还夹杂着一片片红、一片片白和一片片绿……五颜六色煞是好看。”读到这里,一种丰收在望、胜利在前的预感便油然而生。
  二是表现在对战争场景的刻画上。这是作者用力最大的地方,通过各种姿态、动作、声音、色彩的描述,再现了战场上那种你死我活、竭力厮杀的一个个瞬间,冲击力、震撼力让人久久无法平静。比如,作者写我军被敌军袭击,“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使120团阵地霎时变成一片火海,断臂残腿、肝肠心肺炸得到处都是,有的挂在树枝上,有的贴在残壁上,有的血肉模糊地垛在壕沟里”,日寇残暴残忍之相跃然纸上。作者写敌我双方肉搏场景,“很快,枪炮声停止了,双方拼起刺刀,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战场瞬间变成屠宰场。士兵们如同濒死的野兽在对杀着,彼此已经杀红了眼。没有人再开枪,只有怒吼声和刺刀捅进胸腔发出的‘扑哧’‘扑哧’声……到处是鲜血在喷溅,咒骂声、惨叫声、铁器的撞击声、铁器击中肉体的沉闷响声交织在一起,场面残忍至极,犹如世界末日的降临”,战斗惨烈之状活灵活现。作者写四子手刃小野,“小野怒吼一声,拔腿踢向四子小腹,四子一闪身,趁他左腿还未落地之机,挥刀刺进他的腹部,随后上来以左掌猛击小野胸腔。小野急用左肘向内格挡四子左掌;四子顺势向右转身,右手挥刀横斩小野后颈,鲜血四溅。未等小野反应过来,四子又转到正面,顺着小野内臂内侧向上切断他的喉咙,小野便再无还手之力,只好任凭四子陀螺般围着他飞速转了两圈,施展着划、刺、击、带、扎、挑、斩等攻击手段,将他的前胸后背变成了马蜂窝、血窟窿。这一系列连环刀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前后不过半分钟”,生动传神之妙令人叹为观止。
  三是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人物永远是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作品通过形态、语言、心理、对话等多种方式塑造了以四子为重点的一大批典型人物形象,让人过目不忘。比如写四子,看到地主少爷强行欺负素不相识的民女,便“眉毛挤到一起、憋着酱紫色的脸”吼道,“天下人管天下事。今天你放了两个姐姐,啥事没有;要不,俺可不客气啦!”;看见父亲被鬼子刺中,“他心中一紧,顿觉盘旋在百会的血液又回到胸口、再冲向四肢,手脚瞬间热血沸腾,似乎生出无穷的力量。他大叫一声,右手反掌抽出掖在袖口里的小攮子,不退反进、冲到鬼子身边,狠狠地将攮子刺进鬼子的丹田”;看到自己心中的女神被日寇奸杀,“四子的心被撕裂一般鲜血四溅,他想呐喊、想化作一颗炸弹,与小野、与木村、与所有日本鬼子同归于尽、粉身碎骨”;在与部队失去联系多时,猛的遇到老首长王克寇,“顿时眼圈一红,像个遭受委屈的孩子见到爹娘,张开大嘴‘哇哇’哭了起来”,等等,就在这样精彩的刻画中,一个重情重义、能文能武、敢作敢为、有血有肉的“四子”塑造出来,一个代表千百万抗日战士的英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史料翔实,撼人心魄
  以史为脉,广征博引各方面历史资料,最大限度地体现纪实性,是作品最显著的创作特色。作者为广泛求证历史事实,前后收集上千册历史资料,手写了上百万字的采访笔记,仅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就有近百种,这些资料不但详细地介绍了鲁西北的人文历史,而且详细介绍了发生在禹城周边八年全面抗战主要战斗和重大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部队建制、指挥人员等,所有资料竟完整无误,甚至精确到时分,这不能不说是一项硬功夫,这种无懈可击的真实才是作品能够产生极大震撼力的根本。从作者选用历史资料的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善于选用反映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资料。作品从不同视角多层面运用反映历史文化的历史资料,如禹城名酒、禹城扒鸡、禹城建制、大禹治水、禹王亭、禹城八景、将军庙、琉璃寺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为了展示民间集市文化,竟洋洋洒洒一连摆出了全县46个集市的名称,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禹城人文历史的厚重,极大地加深了对侵略者的肆意践踏我美好家园的愤恨之情。第二,善于选用重大历史事件亲闻亲历者的回忆史料。作者所写到的十几次规模较大的战斗和重大惨案等,几乎都采用了当事人的口述回忆内容,前后多达上百位,有的重要事件同时向几位当事人,甚至用侵略者的回忆录来进行反复佐证,事件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生动性自然生成。第三,善于选用典型人物的传记史料。作者在描述鲁西北抗战的过程中,涉及有名有姓的各级领导干部、战斗指挥员、战斗英雄等近千人,其中有详细史料佐证的近百位。通过这些史料,让读者可以清晰透视出革命者们非凡的成长历程和光荣的奋斗历史,从而真正理解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第四,善于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作者描述八年的全面抗战过程,其中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不回避鲁西北党组织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失误乃至错误。比如党组织在运东根据地发展上的“左”倾错误、在统一战线中政策把握中的失误、在对敌斗争中的经验主义问题、在整党整风中的扩大化问题等,都运用当事人或亲历者提供的史料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得出了客观的结论。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使作品拥有了直面读者、直面历史和直面未来的强大底气。
  铭记历史,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行的原动力。愿更多的人从陈璞平的这部著作中获取精神滋养,传承好红色文化。
  (作者系德州市政协秘书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部气贯长虹的民族抗战力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